高师民族音乐教学讨论 [摘要]中国的民族音乐是在几千年历史的长河中,经过无数考验和磨砺而留存至今的音乐艺术。它是我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对我国未来音乐的进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能更好地将本民族音乐传承和弘扬下去,提高民族音乐在高等师范院校中的地位是势在必行的。这不仅是为了继承和弘扬我国本民族的音乐,也是为了能更加广泛地接触世界上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使其在保持其独特风格特点的基础上吸收并进展我们的民族音乐。为我国本民族音乐在世界音乐中占得重要的一席之地。真正意义上地实现国家的全方位进展,让我们的国家从精神到本质地繁荣昌盛。进展民族音乐是顺应世界需求的,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关键词]民族音乐;进展;音乐地位 一、民族音乐的进展历程 据现代人的探究,我国民族音乐最早始于远古、夏、商时期,距今在 8000 年之前就已经存在。音乐是作为一种精神食粮产生,在劳动过程中通过模仿大自然的音响来表达情感和愉悦生活而形成的。有一部分古歌留存至今,如《弹歌》《蜡祭》等,同时也制造出一些乐器留存至今,如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距今 8000~9000年的骨笛等。在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民族音乐进一步进展,西周形成了礼乐制度,建设了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宫,也就是宫廷的音乐教育机构。乐器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进展和完善,乐律学也有了高速进展,春秋时期管仲的著作《管子•地员》中记载有“三分损益法”等。秦汉时期在秦朝时期就已经设立了“乐府”机构,在秦少府中有乐府令、丞的职官(《汉书•百官公卿表》)可以印证,而且在 1977 年陕西临潼秦始皇陵断崖出土使一口秦钟上刻有“乐府”二字。可见汉代“乐府”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壮大进展起来的,汉代的音乐进展非常兴盛,器乐方面除了古琴、箜篌等外又有箱这一从古波斯传入我国的乐器,还有许多从天竺传入中原的乐器。乐律上京房为解决完满旋宫问题,发明了“六十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政局的进展,使南北音乐开始融合形成了新型的音乐题材,如清商乐等各种题材。乐器也得到了进展,除了中原的传统乐器外还由西域流传进来一些乐器,如曲项琵琶、方响等。在音乐美学上,嵇康的《声无哀乐论》美学思想上与儒家的音乐美学产生了极大的差别。隋唐五代时期建立起两个不同体系的大型音乐机构,由太常寺管辖的有大乐署和鼓吹署,而由宫廷管辖的有梨园、教坊。隋唐时期音乐得到了空前的进展,不管是律乐上、器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