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审视 摘要: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进展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新的内涵和思路。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剖析和解读,分析了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和改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关于人的本质及全面进展的一门学科。它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中讨论人的本质,分析人在世界中的地位,预测和指明人的进展和解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激发更多的学生投身创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或由人组成的组织,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培育和造就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一、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本解读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思想范畴的重要分支,强调和论证了“现实存在的人”的个体性和社会性、主体性和客体性、客观局限性和主观能动性,以及人之所以存在和进展的内在本质、意义、特征,人的影响因素、制约因素和激励因素等等,由此猎取人的自由进展、全面进展的途径。[1]人的本质论、人的主体生成理论、人的全面进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三大核心内容。1.人的本质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讨论的基础。马克思改变了以往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讨论方法,从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的角度,通过对人类社会产生、进展、变化的历史过程进行科学考察,从而得出对人的本质论的认识。他写道:“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2]这里的人指的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人,为了自身得以存在和进展,从事着物质生产活动。因此,这里的人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的统一,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的主体生成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讨论内容与过往学说相区分的关键。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前人讨论的基础上,得出这一结论:现实的人是具有主体性的人。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作为私有财产的扬弃就是对真正的人的生活这种人的不可剥夺的财产的要求,就是实践的人道主义的生成。”社会不会自动地提供人进展所需要的所有条件,所以人必须主动去改造自然与社会,使之为人服务,这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3.人的全面进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讨论的目的。马克思主义人学讨论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人获得全面自由的进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