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危机管理论文 一、特别复杂的地缘政治构成新疆高校危机管理的外部情境 新疆高校管理面临着意识形态渗透和恐怖活动的危机。一是东突势力加紧向新疆意识形态领域渗透。西方国家支持、纵容形形色色的“东突”组织活动,为他们提供讲坛、经费和种种便利条件,千方百计地推动“新疆问题”国际化;毗邻新疆边境的很多地区成为极端势力生存的沃土,乌克兰、吉尔吉斯、格鲁吉亚等国的“颜色革命”后,我国原有的西部地缘战略缓冲区逐渐消逝。二是伊斯兰极端势力的恐怖对抗直接威胁新疆的安全稳定。在环新疆周边的中亚、南亚及东南亚一带频繁活动的跨国恐怖组织达 50 多个,甚至在我国西部外围形成了一条由中亚的“伊扎布特”、“乌伊运”到南亚的“塔利班”、“基地”、“东伊运”组织的国际恐怖活动弧形高发地带,对新疆的政治社会稳定直接构成严重威胁。在国际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支持和控制下,“世界伊斯兰联盟”中的宗教极端势力和伊斯兰原教旨极端组织“伊扎布特”、“台比力克”等,多次到新疆宣传煽动和进展成员。20 世纪 90 年代后,这些极端势力逐渐由南疆扩展到北疆,并把渗透的主要对象由农牧民扩散至城市市民,由成人扩散至青少年,由文化层次低人群扩散至大中专院校师生。 二、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构成新疆高校危机管理的复杂本土情境 (一)多民族的复杂环境影响高校生源结构和校园稳定 多民族本身并不会带来安全稳定方面的问题,但假如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影响社会的安全稳定。新疆的多民族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少数民族占人口的大多数。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新疆有 55 个民族成份,总人口 2181.58 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 1298.59 万人,占 59.53%,高于汉族人口比例[2]。在民族聚居区,90%以上是少数民族,甚至有的县市大部分居住着同一民族。在校大学生中,35%是少数民族,有“民考民”、“民考汉”等形式的民族生班级,学生宿舍也往往实行“3+3”或者“4+2”形式混住。二是小聚集和大杂居并存。汉族大多居住在城市和比较靠近城市或交通要道的城镇,生活地域狭小且集中;少数民族大多生活在地域宽阔的乡村、山区和农牧区。长期以来交通不便、生产落后、人口密度低等原因,各族之间交往困难,基础教育水平低,部分少数民族青少年缺乏开阔的视野,大学生生源质量不高,分辨是非善恶能力较弱,容易被“三股势力”所利用。三是跨界民族比较多。新疆主要的跨界民族有 9 个,极易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宗教等方面相互影响,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