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摘要:1999 年开始的后勤社会化改革,经过近二十年的进展,高校后勤大部分建立了法人制的后勤企业。高校逐步与对外市场接轨,按需选择其需要的后勤服务产品。在这种背景下,一方面,后勤企业与高校之间的财务关系从单一的拨款演变为复杂的经济关系;另一方面,高校后勤企业在强化管理,实现向管理要效益,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却遭遇了当前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出现的“瓶颈”问题。探究在当前全国范围后勤社会化进程受阻中选择适合高校的后勤管理模式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高校后勤;改革;财务管理 近二十余年间,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全国先后出现具有明显特色且相对成功的改革模式如浙江大学、苏州大学等。这些特色模式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后勤社会化的改革已经进入到全面探究阶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与推动,后勤企业引进市场机制及不断与市场接轨的进程中,后勤服务的运行机制发生巨大变化,后勤企业财务管理机制也在不断的变革。如何在改革当下确立既适应高校及高校后勤企业进展需要,又符合改革要求的财务管理模式,是高校后勤企业进展问题中需要解决的重中之重。 一、高校后勤企业财务管理的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后勤企业法人制的确定,后勤企业普遍实行自负盈亏企业化运行模式,财务管理模式需与企业接轨。目前,除实行后勤服务全部外包的高校外,一般后勤企业都设置了财务部门,而实行的财务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类:(一)学校委派财务总监。学校一般从计划财务处选聘处级干部担任后勤企业的财务总监,后勤企业财务独立于学校财务,是学校二级财务部门,可以自主聘任后勤财务人员,每月或者年末提供财务报表给学校计财处。后勤企业的财务总监根据学校或者资产经营公司的的相关授权,对企业整个财务活动进行监督,从而参加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通过委派财务总监,学校可以全程监控企业的经济运转情况,加强事前,事中的监督,一定程度上防止因后勤管理混乱导致的经济案件发生。(二)会计负责人或者会计人员委派。后勤财务会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会计人员配置由学校计财处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委派人员对学校计财处负责,在后勤企业会计机构实行相对独立的财务核算,与后勤企业之间不存在经济利益关系,从而避开财务管理行为失效,加强对后勤企业经济活动财务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监督和管理。(三)后勤企业财务纳入学校计财处。后勤企业不设置独立的财务部门,而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