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业设计教学论文 工业设计属于制造性的活动,通过计划思维让设计的产品更加符合要求,从而满足社会公众的不同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设计要进行创新。因为不管是站在产品性能的角度,还是站在审美的角度,工业产品都是以良好的设计作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一味的模仿和重复都是违反工业设计本质的,都毫无前途可言。在高校工业设计教学中,除了给学生讲述基本的设计原理,还要在此基础上培育学生的制造性思维,这样培育出来的人才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需求,设计出独特的工业产品。 一、工业设计教学中培育学生制造性思维的必要性 (一)制造性思维概述。所谓制造性思维,主要是事物本质和内在有机联系的反映,属于一种能够物化的思维活动,属于有创建的思维。它不是单一化的思维形式,而是主要建立在多种因素的基础上,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是进行独创的活动,能够产生新的成果,处在制造活动的核心位置。也就是说,那些能够突破传统思维定式的思维活动都能够被称作是制造性思维。这种独到的见解与思维方式,能够取得意外的效果。(二)工业设计离不开制造性思维。工业设计思维的主要内涵就是制造性思维,因为设计就是强调制造,强调革新,而工业设计是系统性的制造,要全面考虑艺术、人文以及环境等因素,需要把人的需要跟环境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设计。工业设计需要突破旧的思维的限制与束缚,打破传统的观念,合理处理旧的观念与新的技术之间的矛盾,属于复杂性的制造性活动。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新的产品层出不穷,企业只有研发新的产品才会有出路,才能占据市场。如今,我国的工业设计产品从模仿逐步走向自主研发。高校是培育工业设计人才的摇篮,作为高校工业设计专业老师,要明确培育学生制造性思维的重要性,这样的人才才是市场需求的人才,才能设计出具备较强时代感的产品。培育学生的制造性思维是老师的重要职责,也是时代对其的要求。著名的教育学家伊顿曾经提出,老师要能够保护学生制造奇迹的能力,并把这种思想贯穿教育始终。高校工业设计专业的老师都具备很强的专业性,同时也具备从事工业设计专业教学的经验,要把握教学中培育学生制造性思维的策略,迎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站在社会层面来说,培育学生的制造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通过突破传统思维定式,让发散思维发挥积极的作用,这些能力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益处。 二、工业设计教学中培育学生制造性思维的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