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校思想道德建设探究

高校思想道德建设探究_第1页
1/13
高校思想道德建设探究_第2页
2/13
高校思想道德建设探究_第3页
3/13
高校思想道德建设探究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2]。报告还特别将“培育什么样的价值观”与“培育什么样的人”相结合,提出要“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如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必须思考、回答的重要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凝聚了时代精神,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首先应当是有道德、讲奉献、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有强烈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勤于服务社会、甘于贡献国家、从中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代新人。因此,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关系密切,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切实加强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民思想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的教育。 一、传统文化报国报民的人生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坚定热爱祖国的崇高信念 爱国,是一个国家公民和国家关系的必定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作为民族复兴大任担当者的时代新人,青年学生理所当然应热爱自己的祖国,能够正确认识我们国家的历史和现状,树立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而学习、了解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热爱祖国的感情和责任感的重要途径。综观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发现其始终贯穿一条“公忠”的道德原则,强调个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为祖国、为民族的献身精神,特别是每当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之际,往往也正是救国救民热忱空前高涨之时。在中华文化典籍浩如烟海的诗文论著中,有许多这方面的描述:从班超“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雄雄胆略,到范仲淹“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拳拳之心;从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到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壮怀激烈;从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绵绵情怀,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赳赳勇气,无...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校思想道德建设探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