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护理学老师职业成熟度的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护理学老师职业成熟度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纳自编老师职业成熟度问卷对四川省某护理院校92名护理学老师进行调查。[结果]护理学老师职业成熟度总均分为3.78分,不同年龄、教龄、专业的老师职业成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学老师职业成熟度水平偏低,加强对非护理学专业老师培育,引进护理学专业背景的老师进入教学队伍,有利于专业老师职业成熟度的提高和护理学科的进展。 关键词:职业成熟度;护理学;老师 老师职业成熟度是指老师在职业认识、职业情感、个性品质及业务能力等方面所达到的对老师工作的适应程度[1]。随着护理学科的不断进展,护士培育逐渐由中等职业院校向高等护理院校过渡,高素养、高学历护士培育需要专业的护理学老师的引导,而我国护理学科进展历程中长期受到临床医学的影响,缺乏护理学专业背景的师资。因此,了解现有护理教学师资的职业成熟度,根据老师不同职业成熟度采纳不同的管理方法,促进护理学老师职业成熟度的提升,同时也有利于老师认识到自身职业生涯的进展,随着护理学师资的成熟,最终有利于高级护理人才的培育。本讨论收集了四川省某高校护理学院全体师资的职业成熟度数据,通过了解护理学师资的职业成熟度状况和影响因素,为教学管理者制定护理学老师职业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讨论对象 2014年11月—2014年12月对四川省某高校从事护理教学工作的老师进行调查,共收集92个样本的数据。 1.2方法 1.2.1讨论工具 查阅文献,结合护理学专业特点和老师职业的工作特点,在参阅了Crites的职业成熟度问卷(careermaturityquestionnaire,CMI)和职业调适和进展问卷(careeradjustmentanddevelopmentquestionnaire,CADI)的基础上,自行设计护理学老师职业成熟度问卷。经过在医院和高校长期从事护理教学和护理管理方面的工作,具有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多名专家咨询,随后采纳方便抽样的方法收集了该校30名老师的数据进行预调查,最终确定职业成熟度测定由认知、情感、能力与行为3个维度构成,包括老师职业角色认知、职业情感、岗位胜任能力、组织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个人进展、情绪调控能力7个二级指标。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3,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