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管理实践 4 篇 第一篇 一“、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内涵 人本主义也称人文主义,即以人为本位出发,充分关注人的潜能、个性的进展以及主体人格的形成。人本主义源于古希腊,兴起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在中国也是源远流长,孔子的“仁爱”论、“有教无类”的思想,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等,都坚持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人本主义”教育管理是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以宽阔受教育者的生存需求和进展需要为教育管理的中心点和根本立足点,其核心思想是尊重人、依靠人、进展人、为了人,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和劳动成果,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制造潜能,促进教育对象、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全面和谐进展。[1]“人本主义”教育管理思想重视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互动关系,重视教职员工对决策的参加、合作计划和共同目标,以及学生的自主性、个人在大学阶段学习中自我进展和自我实现等,并要求学校管理不仅要寻求实现学校组织目标与教职工利益的一致性,而且要把学校的目标与学生进展的目标统一起来。 二、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高校教育承担着专业人才培育、人力资源生成的重任,[2]高校教育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大学生看做是具有独立个性的教育主体,把培育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和着眼点,重视发掘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育需求,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将来服务社会做好充足的准备。然而,目前在我国的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忽视人性进展、不利于高校教育改革深化进展的问题。 (一)讲授内容缺乏针对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教育管理的内容体系逐渐丰富,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思想也层出不穷,对新时期的高校教育工作具有建设性的意义。然而对于有些理论类的课程,仍然停留在传统教学的理念中,讲授的内容与现实差距过大,内容枯燥而且讲授方式单一,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大大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教育的效果。大学教育管理的宗旨是解决大学生存在的思想、生活和学习的问题,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些观念的形成,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汲取社会各个领域的知识,最终需要通过实践将知识消化。而缺乏“人本主义”理念、针对性不强的教学内容,不仅违反了大学教育管理的宗旨,还扼杀了学生制造性和发散性思维的形成与进展,造成了教育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