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进青年老师困惑应对策略 1 高校新进青年老师的现状 1.1 新进青年老师的来源和组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进展,传统的教学型高校大多转变为科研型、教学科研型高校,这一趋势使得高校新进老师的“准入”门槛越来越高。就全国来看,绝大多数高校要求新进青年老师至少具有硕士学位,很多高校要求具有名牌大学的博士学位,部分重点高校甚至要求必须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另一方面,由于近年讨论生招生规模大幅增加,而就业口径又相对较窄,使得大量毕业讨论生涌入高校,竞争教学和科研岗位。供需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了目前高校追求高知识、高学历的客观现实,使得高校新进青年老师往往是科研方面的佼佼者,罕有偏教学型的讨论生。 1.2 新进青年老师的知识结构 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新进青年老师大多以讨论生的身份从事某一领域内特定方向的讨论,学历越高、从事的工作越深化,讨论的领域越窄。由于在校讨论生讨论任务重、毕业压力大,往往没有精力接受与讨论方向无关知识,遑论从事与讨论方向无关的工作。同时,受我国高校教学体制的影响,大部分新进青年老师在学生时代只能掌握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学文科的对理工科知识知之甚少,学理工科的也非常缺乏文科知识,更不用说与教育教学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因此,目前的新进青年老师呈现出知识结构非常单一这一现象。 1.3 新进青年老师的教学能力 在我国的高校教育中,基本只有师范院校或专业的大学生会接受系统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训练。因此,在目前的青年老师队伍中,除了师范专业的毕业生以外,大多数都缺乏教育教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积累。虽然在成为老师之前,都有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培训,但由于时间段、课程密集,很难在这一方面有大的突破。这就导致了多数新进青年老师没有足够的教育知识,不了解教学规律,更不能掌握学生心理,最终导致走上岗位后教学思想落后、方法简单、思路缺乏。 2 高校新进青年老师的主要困惑 由于个人、学校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原因,导致高校新进青年老师在工作之初产生很多困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不适应角色转变 目前,很多新进青年老师在走上讲台之前都一直处于学习中,缺乏必要的社会工作经验。突然由受教者变为授教者,往往导致新进青年老师角色上不适应。在学生阶段,讨论工作主要由科研导师指导,自己只需要沿着导师既定的路线开展工作即可。当踏上老师岗位后,导师的指导不复存在,几乎所有的工作环节都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