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矿业工程人才培育路径探析 加大力度鼓舞和支持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及科研创新活动,让他们了解社会、了解矿业进展行情,特别是让他们在实践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制造欲,并通过参加实施科研项目的创新实验等,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经过最近几年的教学改革,重庆大学矿业工程学科目前形成了包括金工实习、电子实习、地质实习、测量实习、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采矿学实验、岩石力学实验、矿井开采设计实验、矿井通风与安全实验、采矿课程设计、通风课程设计、机械课程设计、防灭火与防爆技术课程设计、安全监测监控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等方面的完整实践教学体系。特别是依托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的优势,针对矿业工程学科的大学生设置了创新实践项目,较好地推动了大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育。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奠定矿业工程创新型人才培育的基础 众所周知,老师对学生的成才与进展有着直接影响。老师是高校开展教育工作、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育创新人才的主力军,高校矿业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育的实施关键在于老师队伍。为保障高校矿业工程学科创新型人才培育的有效实施,需要打造一支稳定的老师队伍。特别应加强对年轻老师队伍的正确引导,尽力为他们制造学习提高的机会,并鼓舞他们勇挑教学与科研的重担。此外,应利用国家各项人才政策,不断加大人才培育和引进力度,组建一支规模适中、结构合理、老中青结合,并以中青年为骨干的老师队伍。需要建设一支高素养的老师队伍。这就要求老师转变以往只传授书本知识的观念,树立与创新型人才培育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理念。重庆大学矿业工程学科在学术带头人的指导下,把中青年老师推上科研第一线,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制造性,开展卓有成效的讨论工作;同时,积极制造条件支持老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从整体上提高青年老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此外,加大对博士、博士后青年骨干老师成长进展的支持力度,并鼓舞中青年老师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学术沟通,及时了解学科前沿动向,活跃学术思想,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经过近几年的进展,重庆大学矿业工程学科已形成一支素养优良、结构合理的稳定的老师队伍。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 1 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2 人,长江学者 2 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 人,教育部高校青年老师奖 1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2 人,并拥有 1 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