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突发事件危机管理论文 一、高校突发事件危机管理现状之不足 (一)专门组织机构和管理人员配备不完善 当前,高校内部会建立一些临时的突发事件管理小组,它们大多是由学生工作部门和学校保卫部门组成的,高校普遍仍缺乏常设的处理危机事件的专门部门。临时性、非专业性的组织设置,大多机构松散,缺乏协调,其缺点在于:一是不具有延续性,因此不能够对危机管理进行很好的经验保存;二是缺乏协调性,各个部门之间难以展开很好的协调,延误危机处理的良好时机;三是缺乏专业性,临时工作小组没有经过正规的危机管理培训与教育,面对突发事件往往会变得手足无措,更难以开展科学有效的处理;四是缺乏必要的规章制度,组织过于松散,容易导致决策混乱、各部门互相扯皮。由于缺乏负责突发事件危机管理的专门机构或者部门,相关决定一般是由高校的行政领导所制定,这也容易导致高校突发事件危机管理出现官僚主义作风,出现形式主义问题。专业的管理人员是高校突发事件危机管理工作必要的人力资源,这里的管理人员,首先是指做出决策的领导人员,他们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是有战略目光与危机管理经验,能灵活应变,做出明智的决策;其次还包括一些专业的技术人员,他们掌握专业的危机管理知识,在风险评估以及危机处理时能提供专业的决策依据。当然,在具体处理突发事件时,一线人员的素养也直接决定了危机处理的效率与质量。但是从那些临时工作小组的人员来看,他们并不具有专业的、敏锐的应对突发事件的眼光和素养,很难做到迅速正确地推断以及科学地决策。 (二)专业培训与实际演练不足 即使高校在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部署和指导下,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甚至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人员配备,但假如只是将这些人员、物质“束之高阁”,不加以实际应用,也会失去其应有的用途。目前我国高校普遍缺乏有关突发事件处理的专业培训,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也是明显不足。而相比较培训而言,人力物力投入更大的实际演练更是少之又少,因为对高校而言,组织一次演练的投入无疑是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很少有高校会开展常规化、规模化的突发事件处理的实际演练。 (三)危机管理信息缺乏透明 在当下信息时代,网络媒体迅速进展,微博、微信等新型传媒手段也广为普及,任何信息均可以通过方便快捷的方式迅速被人所知。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往往碍于声誉,一味隐藏突发事件而非将其主动公开,这种做法不仅不会真正掩盖事件,反而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