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报销业务改进措施 3 篇 第一篇 一、高校财务报销流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财务经费签批环节繁多,导致经费报销难度增加 由于是根据高校财经管理制度,其经费签批实行领导签字监督制度,即各院系、部门的一把手领导负责该单位经费的签批管理,分管校领导对大额经费支出行使签批权。对于部分科研或部门专项经费的使用必须要经过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以及学校领导签批。因此,这样多次签批的程序会增加经费报销的难度。同时,负责领导对经费签批的时间又非常有限,一般来说是正常的上班时间,但也会遇到领导出差或开会不在的情况,这使得报销人想及时完成报销业务的难度增加,耗费报销人较多的时间成本。若经费签批后,其报销业务的内容假如存在项目、金融等与财务核算人员实际所审定的不一致等情况的出现时,报销人又将面临重新填写报销单以及重新进行签批程序,这无疑给报销人增加了不少的麻烦。因此,长期以来高校的经费签批问题始终是影响财务报销业务效率提升的重要原因。 (二)高校报销业务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高校财务报销工作中,对于财务核算人员来说肯定是熟悉掌握科研经费、部门经费以及财政专项等经费的报销程序、报销限定和经费项目设置等。但对于报销人来说,普遍都是高校科研、教学的一线老师或者学生,他们对财务知识的了解,对财经政策法规等的掌握和信息更新远不如报销核算人员。因此,在实际报销工程中,会存在报销人所报销的项目与实际经济事项或者经费用途法律规范不相符的情况,大大影响了财务报销业务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国家、省市不定期的出台有关财经政策和规定,财务核算人员会及时更新和掌握报销规定,但学校师生员工因信息不对称,不仅会造成报销人因不理解财务政策规定变化的要求,将财务核算人的要求误解为有意为难,甚至还会产生意见分歧不满和矛盾等,这都将一定程度上影响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报销业务时段过于集中 由于高校工作具有其特别性,平常教职工大多忙于教学科研工作而忽视财务报销。只有在财务部门通知科研经费要上缴收回、本学期即将扎帐结束报销业务或者项目快要结题时,学校教职工才有紧迫感,将堆积已久的票据进行几种报销,年底突击报销的情况尤为突出。大量的报销业务集中在同一个时段和地点,这就导致财务部门出现大厅排长队、形成拥挤乃至十分嘈杂的场面。同时,因为大量复杂的报销业务堆积在年底这一时点,使财务核算人员工作量不断增加,长时间的工作带来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