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采购绩效管理体系讨论 【摘要】随着政府对预算绩效关注度的提高,政府采购绩效评价的重要性逐渐在理论界被提及。高校在政府采购绩效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尚有诸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如绩效管理理论和实践欠缺、监管方向偏差导致绩效评估难实现、绩效评价主体不明确导致绩效评价体系难以建立等。文章建立高校政府采购绩效管理体系指标框架,拓宽政府采购绩效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路,将绩效评估宏观思想引入高校政府采购绩效体系建设的微观实践,构建多角度绩效评价体系以适用于不同评价主体,并将采购监管要点融入绩效管理体系设计中,尝试对政府采购绩效评价指标做规划设计,进一步对高校政府采购绩效管理体系构建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校;预算;政府采购;绩效管理;评价体系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核心工作之一是要“健全现代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预算法》也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对预算支出情况开展绩效评价”。2024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明确提出“创新预算管理方式,更加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硬化责任约束,力争用 3—5 年时间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政府采购作为财政预算支出的主要方式,通过系统性指标和科学方法对该项支出进行公正客观的绩效评价,实质上既是法律规范和完善政府采购工作的需要,也是推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的需要。然而,我国政府采购现状是采购规模逐年增长,但政府采购绩效评价体系建设却未能与采购规模相匹配[1]。高校作为纳入财政部门预算范围的预算单位,也是财政支出预算绩效评价的主体,但高校政府采购绩效管理体系尚不完善。因此,本文从高等院校这一政府采购微观主体的视角,针对高校政府采购的绩效管理体系建设进行探讨,尝试构建高校政府采购绩效管理体系建设的框架思路和评价指标的设计规划,提出高校政府采购绩效管理体系建设方面的相关建议。 二、高校建立政府采购绩效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政府采购制度在高校全面推行实施起步较晚,但政府采购规模却增长迅速,2024 年高校政府采购预算金额已接近千亿元。高校政府采购预算执行是否合理有效是政府公共事业财政支出是否合理有效的局部反映,也是高校自身办学事业进展是否高效的客观反映,高校采购管理应进一步增强对改革方向的科学性、系统性认识,注重差异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2]。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