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绩效审计讨论论文 【摘要】高等学校的绩效审计能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解决教育投入与教育事业进展的矛盾。应当从优化审计人员队伍结构、完善绩效审计的指标评价体系等多方面来促进高等学校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以切实提高办学水平。 根据 1986 年最高审计机关第十二届国际会议发表的《关于绩效审计、公营企业审计和审计质量的总声明》的解释,绩效审计是对公营部门管理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所作的评价与监督。经济性就是在适当考虑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获得使用资源的成本。效率性是指商品和其他结果及其所用资源之间的关系,即一定的投入所能得到的最大产出,或一定的产出所需的最少投入。效益性是指项目、计划或其他活动的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之间的关系。其中心在于评价和提高资源利用或管理上的有效性。 一、高等学校绩效审计的意义 对高等学校而言,绩效审计的重点是对学校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所进行的审计。在评价绩效的基础上,用来挖掘未被利用的潜力和开发新的效益途径,以达到所得大于所费,成果大于消耗,产出大于投入的目的。 (一)绩效审计是高等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实现可持续进展的有力保证 绩效审计是在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对学校教育事业经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科研经费以及专项资金项目等进行绩效审计,评价其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在国家投入资金逐渐增加的情况下,开展绩效审计不仅顺应了经济的进展,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这些资金的经济性、使用效率和效益进行评价,来评价学校的业绩,促使学校不断提高办学水平,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可持续进展。 (二)绩效审计是高等学校杜绝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手段 目前各高等学校在经费使用上普遍存在着严重的效益低下现象:购置资产缺乏统一计划,导致重复购置、盲目购置;基本建设及修缮工程没有长远规划或设计不合理,建了拆,拆了建;创办校办产业可行性讨论不够,经营管理不善,学校投资常常血本无归,负债累累;对常常性经费、专项经费的使用不法律规范,没有处理好消费与积累之间的关系,盲目贷款,利息支出数额巨大,导致高等教育资源利用率低下。所有这些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是审计的重点。审计部门不仅要审计这些资金的核算,更要审计这些资金的使用效益,查清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的原因。只有通过开展绩效审计,才能及时吸取教训,建立健全、仔细落实各项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