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一流专业”教学标准建设思考 摘要:基于对高职一流专业界定范围和内涵指标的分析,辩析部颁专业教学标准和校本专业教学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关系,进而厘清一流专业、专业教学标准和一流专业教学标准三者的内在逻辑关系,提出一流专业教学标准应是基于部颁教学标准下的校本标准。体现校本特色,用以指导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既是老师组织教学的依据,更是学生学习的标准。同时亦为同类院校同类专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一流专业;专业教学标准;一流专业教学标准 随着我国“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推动,体现学校和学科(专业)办学水平的词汇成为“热词”,常用词汇有“一流”“顶尖”等等;二者内涵有一定的区别,“顶尖”是处于同类“最前端”,应该与“第一”类似。“一流”是相对的模糊概念,范围应该比“顶尖”要大一些,一般是指同类中的“第一方阵”,数量不局限于第一、第二、第三等,应该与比较队伍数量多少有关。而且“同类”的数量规模越大,“第一方阵”的水平就会越高。比如“世界一流”大学,肯定不是一所、两所,应该有一定的数量。本文就“一流专业”和“一流专业教学标准”的内涵进行分析探讨,旨在厘清一流专业教学标准制定的有关思路。 1“一流专业”的内涵 什么样专业是一流专业?一是比较范围,二是比较内涵指标。“一流专业”是指专业综合办学实力在某一区域范围内处于同类专业的前列。目前教育界一般常常分为“省级”“国家级”“世界级”三个级别。即需要有一定数量规模的同类比较对象,方可显出“一流”的水平。比较的对象数量越多,一流的水平也就越高。这就类似于体育竞赛,省级赛事、国家赛事、世界赛事,级别越高,参加运动员人数越多,选拔水平越高,前三名(冠、亚、季军)的水平也就越高。“一流专业”的内涵除了在比较范围上的界定之外,还有“一流专业”的内涵,即什么样的专业才是“一流专业”?一般笼统而言是指“专业综合办学水平”,这些综合办学水平又可以分不同的指标体系来表述。例如《陕西省高职一流专业建设标准》就设置了6项一级指标、21项二级指标。但这些指标应该是分层次的,笔者认为在一般意义上“一流专业”的指标可以分三个层次,最核心指标应该是一流的人才培育质量,第二层应该是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实训条件、一流的课程体系、一流的校企合作、一流的教学管理;第三层应该是一流的学生管理、一流的校园文化、一流的硬件设施等。具体见图1所示。对于“一流专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