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老师职业幸福感提升讨论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老师普遍存在职业幸福感较低现象。本文对高职老师职业幸福感较低的原因进行分析,从社会环境、学校方面、老师自身以及学生方面四个角度,对提升高职老师职业幸福感的对策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职老师;职业幸福感;提升 幸福感作为个体的主观体验,是衡量个人生活状况的要素之一,老师的职业幸福感直接影响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与生活质量。当前部分高职老师出现严重的职业倦怠,很多老师职业幸福感缺乏。高职老师作为高校建设和进展的主力军,他们的职业幸福感不仅仅关乎自己,更关乎学生的成才、学校的进展及社会的进步。如何提升高职老师的职业幸福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课题。 一、影响高职老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 (一)职业认同感较低,缺乏成就感。调查发现,高职院校老师大部分存在对自身职业认同感偏低现象。他们对所从事的职业没有客观合理、科学正面的认知,缺乏正向积极的认识,评价大多处于消极的状态。这一现象直接影响到高职老师对所从事岗位的认可度和积极性,导致工作积极性较差,对各种教学活动难以做到应有的重视,容易敷衍塞责得过且过。这部分高职老师没有全身心地投身教育事业,感受不到教育工作带来的成就感与愉悦感。(二)工作缺乏激情,创新意识不强。老师工作具有重复性、连续性、创新性等特点,当前部分高职老师面对重复性的教学工作感到枯燥无趣,对工作缺乏激情,热情消退,变得消极与淡漠。有的高职老师将本职工作仅仅视为谋生手段,缺乏对职业的热情,更没有明确的职业进展规划,对教学理念缺乏更新,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主动探究和创新。教学创新力是任何一位老师猎取工作激情的原动力,教学创新力一旦疲软则教学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大大缩水。工作缺乏激情,创新意识不强对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健康进展极为不利。(三)生活环境相对闭塞。大部分高职老师的生活圈囿于学校—家庭之间,呈两点一线模式,生活环境相对闭塞,与外部社会环境接触面较少。这种生活环境的优势在于比较单纯、宁静,适合老师潜心讨论学术;不利的一方面在于跟社会的联系较少,难以了解社会的方方面面,信息相对滞后,对生活状态和教学热情有负面影响。(四)身体和心理方面存在健康问题和隐患。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大部分高职老师在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存在健康问题和隐患。身体方面,亚健康问题比较明显。譬如,老师职业特点带来的咽炎、颈椎病、腰椎病、下肢动脉曲张、高血压、头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