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礼仪教育的构建策略 摘要:随着中国职业教育的迅速进展,高职院校学生队伍的壮大,高职院校普及礼仪教育将势在必行。文章通过对高职生礼仪教育现状的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礼仪教育模式,以进一步完善高职生的礼仪教育,促进高职生能够拥有较好的素养修养。 关键词:当代中国高职生;礼仪教育;构建策略 个人礼仪是一种文明行为标准,是社会个体的生活行为法律规范与待人处世的准则,是个人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个体规定,是个人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教养良知等精神内涵的外在表现。其核心是尊重他人,与人友善,表里如一,内外一致。个人礼仪是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彼此友好的表示,这也是一种德,是一个人的公共道德修养在社会活动中的体现。对个人来说,个人礼仪是文明行为的道德法律规范与标准,就国家而论,个人礼仪乃属一种社会文化,它是构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素,也是一个国家文化与传统的象征,我国是一个非常重视礼仪教育的国家,这是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文化,十八大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养”,礼仪教育被给予了重要的历史使命。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更应该具备相关礼仪素养,并且这也是人的最基本素养。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同时也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者。随着中国职业教育的迅速进展,高职院校学生队伍的壮大,高职院校普及礼仪教育将势在必行。这需要家长、学校、社会三方共同的鼎力协助,才能使高职生树立良好的礼教意识,帮助他们更好的进行学习与生活,并对其未来进展也有一定的益处。 1 高职生礼仪教育现状分析 1.1 从家庭角度分析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在逐渐忘却,成员之间礼仪正在消逝,子女不尊重父母,甚至出言辱骂父母,晚辈不以尊重长辈为荣,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例如:有部分父母为学生送落在家里的课本,由于家长衣着陈旧让学生产生厌弃的心理,这充分体现出当代学生缺乏礼教,不懂得对父母的付出表示感恩,促使家长与子女之间嫌隙越来越大。假如在大学学习阶段没有养成尊重父母的习惯,待他们长大成人之后将会更加严重,甚至出现不赡养父母的情况,并且这样的现象在我国司空见惯,这不得不说是家长对孩子礼仪教育的缺失造成的。 1.2 从学校角度分析 尊师敬友的美德也在慢慢遗忘。师生之间情谊正在慢慢变淡,而“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时代早已成过去。尊重老师是学生应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