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思考 摘要: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是保证高职院校人才培育质量最为关键的主题。文章试图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探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尝试和探究在操作层面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手段,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学质量传统单一的保障体系,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质量;以人为本;监控;评价 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是高职院校人才培育的生命线。建立一个科学高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确保人才培育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僵化、落伍问题。假如不能够正视并设法解决,就很难让现有的保障体系对教学质量起到提升作用。 1 论述 针对影响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若干问题及应对措施讨论如下。 1.1 辩证看待监控与测评指标,强化应有的促进机制 为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管理效率,各高职院校普遍建立起一整套以监控与测评指标为主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通过该保障体系来实现高职院校育人的本质,进而将学校办学理念与教学目标落实到老师的教学实践之中。客观上,在一系列测评指标的监控与测评实施过程中,无可避开地需将质量监控指标制度化,在测评价值取向上,表现更多的是鉴定性与行政约束行为,而较少地顾及人的个性化、人本化,以及人的心理感受。在这种质量监控过程中产生的静态数据,往往成为对老师定性评价的依据。这些都会使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显得刻板且缺乏人情味;忽视对测评老师的有效激励机制,也就忽略了调动老师的主观能动性。表现为强化了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和“干预”作用,弱化了保障体系对老师的积极“促进”作用,“以人为本”沦为空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促进机制意义何在?在于从监控与测评中发现问题、找出差距,从而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监控与测评假如只是为了考核、区分优劣、排列名次,并不能够有效地调动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其结果无异于舍本而逐末。历史和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充分地调动了老师的积极性,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应该淡化监控与测评的评比与鉴定功能,坚持“以人为本”为指导,辩证地看待监控与测评的指标意义,强化应有的促进机制,促进老师主动地进行教改与教学讨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充分发挥效能的重要保证。 1.2 及时改进测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偏差 测评往往依照一定的标准对教学活动作出价值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