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老师制造力培育初探 一、高职老师提升制造力的必要性 何谓制造力?上海师范大学于念金教授把“制造力”概括为“它是基于现有信息和经验产生新颖而适切的工作成果的能力。新颖是相对于现有的信息而言是新的;适切的是指恰当,适合于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工作成果有观念、设想、方法或产品等。”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系教授、“心流”理论的提出者、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制造力可以让生命成为一种享受。制造 力 的 结 果 丰 富 了 文 化 生 活 , 间 接 地 改 善 了 我 们 的 生 活 质量。”[1]10 老师,是一份崇高但又任务艰巨的职业。因为它工作的对象既不是无生命的物体,也不是一般的有生命的动、植物,他们的工作对象是具有思想、情感、性格、意志、能力的活生生的人,这一特别的工作对象,就决定了老师工作的复杂性和长期性。面对这一特点,老师需具备制造力,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老师。制造力对一名高校的老师而言,意义十分深远。首先,制造力的进展能够很大程度地激发老师的学习和工作兴趣,增强老师的成就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从而强有力地激励老师的学习和工作热情;其次,有制造力的老师在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比往往别人更显生命的活力和张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老师在教学中的创新制造力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进展大有裨益。 二、高职院校教学名师教学制造力表现及启示 通过对广东省 12 位省级以上教学名师的采访调查发现,他们大部分人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即富有制造力。这种制造力体现于他(她)工作的方方面面,如班级管理、教学育人、科研学术、社会服务等。现以首批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四位国家级教学名师为例,其制造力典型表现总结如下:2024 年获得第六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的艺术设计学院张来源教授,他在教学上的典型制造力管理方略案例是推行了“课程设计—项目化、课程组织—团队化、课程实施—生产化、课程成果—产品化、课程评价—立体化”的“五位一体”工学结合项目课程模式。他还带领团队一起开创了“有用、实在、实战、实际、实操、实效”的教学方法。2024 年入选第一批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的机电学院渠川钰教授,她在教学上的制造力表现之一是整合了玩具专业原有专业课程“机械设计基础”的课程内容,将玩具的特有机构与机械类常用机构有机结合起来,在国内率先开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