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水沙综合利用管理论文 胜利油田地处黄河尾闾,渤海之滨,主力油区位于黄河两岸。该地区地下水矿化度高,无法利用,胜利油田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主要依靠引用黄河水。引黄必引沙,引黄泥沙的处理已成为引黄事业成败的关键。经过几年摸索实践,胜利油田的领导和水利工作者制造出一套引黄水沙综合利用的新思路、新模式。既充分利用了浑水资源,又合理利用安排了泥沙,为多泥沙河流水沙利用开创了一条新的途径。 1 胜利油田基本情况 胜利油田是我国第二大油田,从 1961 年发现开发至今己找到 68 个不同类型的油气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 38.3 亿 t,累计生产原油 6.67 亿 t,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 2000 多亿元,累计上缴利税 389.38 亿元。共有油井 1.7 万口,目前原油生产能力为 2650 万t。工作区域面积 4.4 万平方公里,分布在山东省的 8 个地市 28 个县(区)。现有职工 19 万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 525 亿元,净值 247亿元。胜利油田开发建设近四十年来,为国家石油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进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特大企业之一,现已成为我国石油勘探开发及石油加工业的重要基地。 胜利油田所处的黄河三角洲地区,大部为黄河冲积平原,该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地下水及地表径流无法利用,黄河水资源是胜利油田开发建设主要淡水资源。区域内水资源贫乏和单一是制约本地区石油工业和社会经济进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胜利油田开发建设的三十多年,无不与引黄供水保油的艰苦创业密切相关。 胜利油田引黄供水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不断前进、逐步进展的过程。60 年代生产用水主要用机井开采地下水;70 年代以引黄为主,地下水与引黄供水并举;80 年代以来以适应水源条件变化入手,重点建设大型引黄蓄水工程,引黄供水成为主要方式。经过三十几年坚持不懈努力,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引水、沉沙、蓄水、净化、供水工程体系。从 1964 年至 1998 年来,胜利油田用于引黄供水的工程投资 15 亿元,新建引黄闸站 9 座,设计引水能力390m3/s,年引水量 7 亿 m3,改扩建输水干渠 10 条总长 216km,新建大中型平原水库 10 座,小型水库 110 座,总库容达 4.03 亿m3,建成水处理厂 10 座,日净化能力 90 万 m3,供水人口近 100万。 2 引黄水沙综合利用新思路的提出 胜利油田所建引黄供水工程,是根据 95%的供水保证率,黄河连续断流不超过三个月标准规划实施的。自 1986 年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