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 合同管理政策集锦(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简称 PPP)是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进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为 PPP 在我国的运用和推广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国务院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将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将成为大规模推广 PPP 模式的基础。PPP 模式最早由英国政府于 1992 年提出,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运用。在中国,PPP 项目的应用早在 1995 年就已经开始了,在二十多年来的 PPP 项目的实践与推广中积累了很多成功和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大量 PPP 项目在国内的应用,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为我们提供了将 PPP 项目模式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现实素材,积淀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目前,从中央到地方的我国 PPP 新政热潮下,市场主体对 PPP 投融资模式仍然缺少统一认识,本章意在对 PPP 项目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一些重要 PPP 投融资模式类型的分析,对社会金融资本方介入 PPP交易架构提出建议,以期对社会各界理解和适用 PPP 模式给予实操方法上的启发,基于 PPP 合同管理,更好地促进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广泛和深度合作。从世界银行对 PPP 的分类来看,主要包括外包类、特许经营类和私有化类。PPP 模式的法规与政策分类在我国,关于 PPP 模式的法规与政策分类,重要的文件规定有:(一)《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42 号,2015 年 5 月 19 日)适用范围:“围绕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在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农业、林业、科技、保障性安居工程、医疗、卫生、养老、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广泛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具体 PPP 投融资类型包括:1、特许经营;2、转让—运营—移交(TOT);3、改建—运营—移交(ROT);4、建设—运营—移交(BOT);5、建设—拥有—运营(BOO);6、其他 PPP 投融资类型。(二)《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六部委第 25 号令,2015 年 4 月 25 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可以采取以下方式:1、在一定期限内,政府授予特许经营者投资新建或改扩建、运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