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 年读《人类简史》有感 又到了我们的读后感时间了,今日我给大家带来了 20XX 年读《人类简史》有感,大家一起来看看作者有何感悟下吧,下面大家参考! 《人类简史》读后感 一口气读完余下的三百页,心中如释重担。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读完一本书变得如此艰难,尤其是行间距小,艰涩的,大部头的书。但是,又偏偏,非要选择大部头的书,给自己过不去。能看书的时间很宝贵,因此总想读些有意义的书,不要辜负自己的时间。《人类简史》这本书,大 16 开,400 页的正文,30 万字,基本没有插图,全是文字,很枯燥,但是确实很有意思。 原来想再分两次跟大家分享感想,但还是决定合在一起推送,因为我要腾出时间去阅读新书。那就简短地分享几点对我启发最大的内容吧。 第一,这个世界被人类的想象力所左右。 我们活在人类集体的想象中。比如,黄金原来只是一种金属,色泽金黄,比较稀有。为什么大家会选择黄金作为货币呢?人类用过贝壳之类的东西作为货币,后来有人选择黄金。假如 A 地区的人把黄金视为珍宝,B 地区的人把黄金视为一般物,那么 A 地区的人会跑去 B 地区大量收购黄金,要不了多久,B 地区的人开始提高黄金售价,逐渐地 B 地区黄金的价值就和 A 地区持平。A 地区对黄金的集体幻想成功地影响了 B 地区,使黄金成为 A 地区和 B 地区的集体想象。 大学时期,我开始反感应付考试。一般的课,我会去听老师讲,我会一字不落地阅读教材,对于比较讨厌的课,例如英语课,我拒绝去听课,我决定自学,看原版书。考试前,我也不会去突击背书,我仍旧我行我素地看自己认为重要的书。所以大学期间我的成绩排名一般。当时我就是拒绝把别人认为重要的东西,也视为重要。看到《人类简史》,我才豁然开朗,原来我是拒绝别人把他们的想象强加给我。 第二,为什么近代西方的科学远远超越东方? 作者认为,东方的帝国,比如中国,在文化里早早地就埋下了"自我封闭"的种子。中国古代文人讲究苦读圣贤书,似乎孔子和老子已经把世界的原理都已探究完毕,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反复地琢磨圣人的思想,这样我们就能解决眼下的问题。 而西方的帝国,近代出于侵略和殖民的目的,常常会派人出海历险探宝,寻找未知的世界,把当地的财宝掠夺回来,以及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去。而为了更好地占领并管理殖民地,西方帝国需要讨论当地的文化,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 作者认为,西方人会承认世界存在很多未知的领域,而不是像东方人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