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分析随着新课标的推行,新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老师们已经很清楚地认识到:教材已不是教学的惟一资源,教师、学生本人的经历和知识储备、网络媒体上的各种资源、图片、影视资料、文物、遗址等等,都已经成为当今学校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源;多媒体已经成为老师们钟爱的教学媒体。为了更好地、充分有效地运用这些资源、媒体,为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服务,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分析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分析:1、教材分析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标准》认为,七、八、九年级的历史课程是义务教育的基础课程,是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它强调老师在传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更要关注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态度。川教版义务教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的编写,充分遵循了上述基本理念,体现了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其中,《红军长征》一课极为鲜明地体现出了历史课程人文教育核心的观点。《红军长征》是川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内容中的中国近代史第三学习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的最后一课,本课主要讲述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原因、经过、意义。本课教材内容围绕从长征的开始直到长征的胜利这一主题展开。本课内容无论在本章还是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因此,对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后记,老师都应该倍加重视。从本课的具体内容上分析,教材首先讲了红军按照毛泽东制定的军事方针、采取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连续取得反“围剿”的胜利,这就使得红军成为蒋介石的心腹之患,接着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党中央执行“左倾”错误、排挤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导致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接着,教材简介了长征初期“左倾”错误继续泛滥,导致红军长征初期受挫,为毛泽东力挽狂澜埋下了伏笔。紧接着介绍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使红军长征进入顺利、走向胜利的轨道。下面按照长征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介绍长征进程,直到红军长征的胜利会师。最后分析了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同时,老师应该带领学生分析、归纳长征精神,达到读史修德的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团结合作、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2.学生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动、爱说、好奇心强的阶段,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