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思维能力教学法 1 临床思维能力评估的原则和内涵 临床思维能力评估的难点在于评价内容和指标的客观性和标准化问题。在设定评估指标时应该考虑哪些项目和指标能够较全面和客观地反映学生临床思维的深度、科学性和合理性,另外还要考虑对项目进行评价的客观性、可操作性和标准化的问题[2-5]。对于评估项目,我们认为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临床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临床知识面的广度是决定临床思维深度的基础,应当作为思维能力评估的一部分,但只可占评分权重的小部分;评价方法可与传统的书面考试相结合进行评分。 1.2 接诊能力评估指与患者沟通沟通和检查操作的能力。获得尽可能详尽的临床资料信息是进行诊断思维分析的重要前提,同时问诊和体检的过程也包含了临床思维的过程,因此对于这一部分的评估也应属于思维评估的一部分。评价形式应以平常的接诊问诊和查体以及教学查房为主。 1.3 诊断分析能力诊断分析是临床思维评估的主要内容和过程。考查内容包括各种诊断思维方法的应用,临床信息的综合利用,诊断分析的客观性、逻辑性和科学性,以及诊断的准确度。评价方法可通过病例讨论、床边教学以及病例考核的形式施行。需要指出的是评价重点应放在分析过程中,而适当降低诊断结果正确与否的权重。 1.4 语言表述和临床病例书写表达能力是思维的重要体现。表达能力的评估应在临床综合能力的评估中有所反映。 2 评估方式和指标 评估方式以现有的临床教学方式为主,注重学员在平常教学查房、门急诊问诊查体以及病例讨论中的表现作为评分依据。对于小组授课学员,可以在出科考试时组织病例分析或临床技能考试时,同时进行思维能力考试。 2.1 教学查房通过教学查房中病史汇报、提问和查体,考核学员相关能力。 2.2 接诊问诊通过门急诊带教过程中,对学员在患者接诊、问诊和体检中的表现评价其相关能力。 2.3 病例讨论指以教学为目的的病例讨论,以学员发言讨论为主,教员作出评估并进行指导和总结。 2.4 书面考试以理论考试为主要形式,同时包括各种病例书写和临床讨论报告,考察学员知识掌握度和表达能力。我们设计的临床思维能力测评见表 1。 3 评估方法初步应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2025 年 7 月至 2025 年 5 月,采纳本方法对我校本科 05 级和 06 级学员进行了初步评价。共评价学员 31 名,由 4 位老师完成,每位学员由至少 2 名老师的评价结果汇总而成。总评分为 C 的学员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