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字诀气功健身法》年春季公选课班、基本理论及基本概念气功是中国古老的健身术。是一种讲究练气、养气和用气的功夫。有数千年流传史,向与道、佛、儒关系密切,因其具有医疗、保健、延年之功能,而逐渐被中医学吸收为有机组成部分。气功是运用意识的作用,对人体生命过程实行自我调节、自我控制,从而协调身心关系,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一种自我身心锻炼法。调身、调息、调心为气功的三要素。《太清调气经》:“服气功余暇,取静室无人处散发脱衣。”《延陵君修养大略》:“此言无可救者,只谓气功已晚,自我之事不及矣。”《中山玉匮服气经》:“气功妙篇、气术之道略同,专其精通,则世一、二。”中国传统气功渊远流长,内容极其丰富。古代的导引、吐纳、服气、胎息、存思、守一、内视、坐忘、心斋、内丹、止观等,都属于气功范畴。可分为动功与静功,以静功为主。道、释、儒、医等各家对气功都有深入探索,流派纷呈争艳,又互为影响融通。现代“气功”一词包括了古代的“吐纳”、“导引”、“存神”、“静功”、“动功”、“内功”、“外功”、“修练”、“打坐”、“入定”、“坐禅”、“静坐养生”、“修身养性”、“呼吸养生”等等,甚至太极拳等某些武术,只要以内功为基础,都属气功的范围。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气功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人体生命整体观,通过调心、调息、调身的锻炼,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开发人体潜能,使心身臻于高度和谐的技能。属于传统养生范畴。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性、卫生、保生、寿世的意思等。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的意思;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的意思。“养生”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署,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人与自然是“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灵枢•岁露篇》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天人相应”的思想体现在气功理论与方法的始终,要求身心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气功锻炼追求身心和谐,注重从人自身的和谐进入到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从某种意义上讲,气功是一门关于“和谐”的学问。气功的健身特点是注重整体锻炼,运动风格绵缓,养生作用明显。涵养道德是在外界环境干扰下的意识活动自我控制能力的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