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 115~118 页。[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了解、掌握多种画圆的方法,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想像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圆的各点分布均匀性和广泛的对称性,同时获得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3.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教学重点]探索圆的各部分名称、特征和关系,体会圆的各点均匀性: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教学难点]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及各点均匀性。[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多媒体演示自然界中的圆,有向日葵的花盘、荷花池中的莲蓬、平静水面的圆形涟漪……谈话:从我们欣赏的这些美景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举例:这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圆,其实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人为制造的圆,请你举出实例,好吗?(学生举例。)质疑:(出示圆形喷泉水池图片)看了这个圆形喷泉水池,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呢?小结: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有关圆的问题。(板书课题。)【评析:从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入手,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习新知做铺垫,激活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二、合作探究1. “做”圆谈话:请大家先在小组里商量,然后用提供的材料动手“做”一个圆。(材料有:图钉一枚、绳子一根、铅笔一枝、吹塑纸一张、剪刀一把。)(1)展示学生“做”出的圆;(2)让学生汇报“做”圆的方法;(3)交流“做”圆的关键。小结:“做”圆的方法是先在绳子的两端各拴上图钉和铅笔,然后把图钉固定在吹塑纸的中央,拉紧绳子用铅笔围绕图钉画一圈,把它剪下来,就“做”出了一个圆。其中关键的步骤就在于不仅固定的图钉不能移动,而且转动时一定要拉紧绳子。【评析:利用提供的材料动手“做”圆,可使学生在实践中初步感知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同时明确了图钉固定点到铅笔画出的圆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2. 画圆提问:画圆的工具是什么?你会使用圆规画圆吗?请大家用圆规随意在纸上画出两个圆,并说说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思考:如果要求画出的圆是同样的大小,该怎么办呢?(学生讨论。)小结:只要把圆规两只脚分开的距离保持一样长,那么画出的圆一定同样大小。【评析:让学生用圆规试着画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