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成和哲学教育高等教育反思 [摘要]人是一种特别的存在,他有一个生成的过程,也即要“长成人”人的生成离不开教育,尤其是哲学教育,哲学教育和人的生成具有天生的契合性。哲学教育不是要培育某种专门人才,而是培育人本身,即“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反观中国的高等教育,由于远离了哲学教育的理念,它充满着功利性,注重“成才”而忽视了“成人”,高校沦落为职业培训机构和文凭的生产工厂。未来的高等教育必须注入哲学教育的理念,走理想教育之路、坚持人格教育与生命教育、加大人文教育力度,否则,将走上不归路。 [关键词]哲学教育;人的生成;高等教育;理想教育;人格教育;生命教育;人文教育 我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高清海先生曾经有两句话:一句是“人的神秘在于哲学”,另一句是“哲学的神秘在于人”这两句话充分揭示了哲学和人之间的关联哲学是关于人自身的学问,人在哲学中发现了自身的秘密。合适的哲学教育对于人的生成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人的生成的必要条件。 一、人的生成 古今中外,有很多哲学家和思想家一直在寻找人的秘密,要解答“人之谜”。他们通过各种考察和思考,得到了许多关于人的本质的答案,如”人是理性的动物”、“人是会语言的动物”等,都曾是风靡一时或者影响持久的经典回答。然而,这些回答依旧无法满足人对自身之谜的探求欲望。因为这些答案有一个共同的缺陷,那就是它们把人看成了现成性的存在者:人和其他生物,尤其是和动物一样,都有着固定的、先天的本质,这些本质是不变的。只是不同的哲学家找到的“人的本质”有所不同,有的找到了“理性”、有的找到了“语言”等。这种高度抽象化的理解,会窒息人的生命自由,人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有着无限可能。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不在于他的某些抽象的本质,而在于他的实践性存在。在马克思看来,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是一种生存性存在者,他没有固定不变的先天本质“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1]68这是一种实践范式的理解思路。这种理解范式和其他理解范式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看待人的视角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它摆脱了以往以现成性来解读人的思维模式,把生成性引进了对人的哲学注解之中人不是现成的,而是生成的。各种动物都是现成的,猫一生下来就是猫;而人却还要“长成人”。这就是说,人有一个长成的过程。在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