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工商行政论文 一、企业信用的市场诉求与管理机制 (一)市场诉求 信息不对称和市场机会主义假设信息完全均匀分布、交易双方相互对称,并且每一次交易都能做到精确计算,那么信用就不是市场所必需的。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商品不是新古典经济学所描述的“搜寻品”,即在购买过程中消费者就可以确定其质量,而是只能等到试用一段时间才能知悉其质量,即“经验品”,有的甚至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仍不能确定商品的质量,即“信任品”。更甚者,在交易前,买家充其量只能对商品进行所谓的“代表性”考察。而这种考核结果会导致卖家有意或者无意地为改进“代表性”而忽视甚至降低商品的质量。正是由于市场存在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交易就变得“复杂”起来。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在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时,交易主体的“不老实”行为,即市场机会主义。逆向选择是在签约或交易之前,由于信息分布不均和不对称,导致交易者无法猎取市场真实信息放弃“正确”而选择“错误”,即“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道德风险是在契约签订之后,在履约过程中交易主体不完全根据约定的条款或者在条款并未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尽量从自身利益出发来行事。依据交易双方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所发生的内容和时间两个维度,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隐藏知识的逆向选择,即在签约前由于信息拥有不均和不对称而放弃“正确”选择“错误”现象;二是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即签约后代理人选择了委托人不能直接观测的并给其带来损失的行为;三是隐藏知识的道德风险,即签约后代理人不向委托人报告不能直接观测的并给其带来损失的契约未穷尽的或发生变化的信息,甚至与“客户”共谋,共同侵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 (二)信用自我管理机制:重复博弈、声誉机制和合作机制 1.重复博弈。该定理认为,在无限次重复博弈中,会出现对双方均有利的合作均衡。在经典“信任博弈”例子中,博弈者 A 和 B,假如 A 会选择一开始就不信任,双方都获得 0 收益,假如 A 选择信任,可能受损,也可能获益,在此情况下,B 为了获得利益可能会实行可置信的承诺,比如进行抵押,与 A 签订一个强制合约,使得违约的惩处金超过 B 欺骗的租金等。另一个解决途径就是增加交易次数。只要未来的合作交易贴现不低于即期违约的租金则交易双方的信用关系就会产生。 2. 声 誉 机 制 。 四 位 经 济 学 家(kreps,milgrom,Robertandwilsons)将不完全信息引入重复博弈,建立了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