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文化调研报告生物技术 10023100905045 杜坤鹏摘要:人参(panaxginsengC.A.Meyer.),“东北三宝"之一,是驰名中外的珍贵药材,有“百草之王”的美誉。经过千余年时间的演变,人们从最初的“放山”采参到悉心培育种植人参,已经摸索出一套完整的人参栽培体系,并形成了特有的“人参文化”。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独成体系,可以与其他民俗文化相媲美的人参文化。它反映了参乡古老的习俗、道德风尚、审美情趣和精神风貌。位于长白山腹地,松花江源头的抚松县,气候温凉、森林茂密、土壤肥沃,极适于人参的生长和栽培,是我国野生人参的主要分布区,其也因盛产种植人参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人参之乡”。关键词:人参抚松文化放山采参引言:我的家乡——抚松县如今是国内有名的“人参之乡”,种植也逐渐成了规模,我趁暑假里有时间,决定进行一次社会实践调研,通过走访人参种植地、人参文化博物馆和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以及向资深人参文化爱好者咨询,对家乡人参文化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进行调研,详细了解家乡人参文化及其他情况,下面我将逐一进行介绍。正文:一. 人参的价值人参是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头足俱备,酷似人形,有很高药用价值,可以延年益寿,人们自古就赋予它以各种神奇的色彩,称之为“神草”、“地精”,满语名为“百草之王”(奥尔厚达)。带有对山灵精怪和自然崇拜的心理,说它“秉东方发生之气,得地脉淳精之灵,生成神草,为药之属上上品。”把它视为“关东三宝"第一宝。人参(学名:Panaxginseng,又称为亚洲参,在中国东北土名“棒槌”)是具有肉质的根,可药用,味甘、微苦、性微温。人参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清渴,久病虚赢,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想,心源性休克等症。国内外医学专家研究和临床证明,人参及其制剂用于治疗心绞痛、糖尿病、肝炎、胃炎、哮喘、高血压和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及性机能降低等症状均收到良好效果。我国约 2000 多家制药集团(厂)以人参为主要原料开发生产了几千种中成药,每年所需人参达 3000t 之巨。随之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人参不但广泛应用于医药、临床和配方,还走进了食品、保健品、化妆品、饮料和礼品等行业。需求量每年都在千吨以上。人参根部所含皂苷是其有效成分,中国长白山野参皂苷成分较高,但取得不易,价格昂贵。二. 抚松人参历史抚松人参,历史悠久。抚松县最早栽培人参始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