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故居导游词 导游词篇一 周恩来故居由东西相连的两个宅院组成,占地 1987.4 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 32 间,为青砖、灰瓦、木结构。 “读书房”是周恩来童年读书的地方。19XX 年,刚刚五岁的周恩来就遵祖训入家塾馆读书, 在与他一起读书的同辈兄弟中,他聪慧好学,记忆过人。当时,嗣母陈氏请家塾老师邹先生给周恩来起个字。邹先生说:大鸾是吉祥之鸟,与凤凰齐名,同大鹏为伴,“翱翔天宇,扶摇直上九万里”,前程无量,就叫“翔宇”吧。 由读书房向西便是周恩来父母住的面南三间房屋,东面的一间是周恩来诞生的地方。1898 年 3 月 5 号,周恩来就诞生在东院面朝南一幢房屋的东厢房里。周恩来祖父周骏龙给孩子起了个乳名大鸾,谱名恩来。周恩来诞生时,周家已经衰败。 周恩来母亲万氏,是清河县知县万青选的第十二个女儿,小名冬儿,娘家人称十二姑。她性格开朗,爽直豪放,办事精明能干,给大鸾留下深刻的印象。周恩来的父亲周贻能出生于 1874 年,是旧社会的一个小职员,曾在山阳县衙当过差,后来又在武汉等地教书。1942 年 7 月,周贻能因病在重庆-红岩村去世,终年69 岁。 从“诞生地”向西横穿一条走廊,周家的主屋便出现在眼前。周恩来的小叔父周贻淦结婚不到一年,便得了肺玻为了“冲喜消灾”,周贻能夫妇便把刚出生六个月的恩来过继给周贻淦做儿子,但过继后不到两个月,周贻淦便去世了。幼年的恩来就由守寡的小婶母陈氏养育。嗣母陈氏才学出众,是周恩来文化上的启蒙老师。丈夫去世以后,陈氏便把幼年的恩来作为自己的唯一的精神寄予和生活希望。在恩来三、四岁时,就教他认字块,练习书法,五岁时,教他吟诵古诗词。陈氏还常常给他讲一些历代民族英雄的故事,这对周恩来在思想上、文化上作了最初的启蒙教育。 嗣母陈氏无奶培育,雇蒋江氏给幼年的恩来做乳母。她常常带恩来在宅院的空地上长瓜种菜,还曾带恩来到自己家里去玩。万氏妈妈于 19XX 年秋,带着 6 岁的恩来移居清江浦外祖父家。19XX 年,周恩来 9 岁时,生母万氏、嗣母陈氏先后都因染上肺结核而去世,而父亲周贻能又在外地谋生,周恩来弟兄三人在淮安几乎无依无靠。这个打击是巨大的,使刚刚 10 岁的周恩来一下子成为“大人”。19XX 年,10 岁的恩来领着 9 岁的恩溥和 4 岁的恩寿,扶着陈氏的灵柩,乘船返回淮安,借债安葬了对他有教养之恩的陈氏妈妈。家景的凄凉常常迫使周恩来的叔父和婶母们在家翻箱倒柜,以便找出一些衣物、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