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广泛的沟通中,和老师一起提高素养。1、应邀到部分学校和老师进行专题沟通。本学期,先后到实验二小、豫灵中心学校、实验三小、河滨小学等学校为老师做了课标培训及处理好教学的十个关系的讲座;到朱阳二小,为全校学生做了《小学生课外阅读漫谈》的报告;以《打造精、活、实、高的新型课堂》为题为实验小学全体老师做了高效课堂的报告。2、利用听课机会,结合具体实例,引导老师专业成长。每次到学校听课,我都先做充分准备,从学生、老师和教研员的角度去分析教材,设想教法,在听课后的评课过程中,我总是很真诚地和老师们谈自己的看法,透过亮点给其他人以方向,针对不足说出自己的思路。肯定有据,重建有方。回单位后,我常以文字的形式把较详细的想法反馈给授课老师。3、利用博客,建立和老师间沟通的新渠道。我的博客更新速度比较快,并尽量办的有质量。本学期,共写博文 50 多篇,主要是关于教学方面的内容。一些偏远地区的老师提出的问题,我都及时地仔细回复,如《和万渡学校的老师沟通几点看法》、《回答老师的一个问题》等,老师反响较好。二、进行高质量的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1、开展解说教材活动。这次活动实行了接力解说的做法,每个老师解说一个学段的教材。从竞赛过程看,每校三个老师都能做到相互衔接,前后呼应,从整套教材的高度展示和说明自己的讨论成果,环节设计科学,重点突出,过渡自然。在解说中,不少老师通过多种形式提高解说的效果:知识树枝繁叶茂,既有清楚的脉络,又有丰富的内涵;表格设计巧妙,既有纵向的延伸,又有横向的比较;不少老师的课件制作精致,文字准确简练,录像、图片特色尽显。整个活动紧凑有序、精彩纷呈,收到了预期效果。但由于我们还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因此,活动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部分老师不是解说而“”是 读 自己的稿子,显得枯燥乏味;还有的老师不是着眼于讨论教什么,而是用大量的时间谈怎样教,偏离了解说的方向;也有部分老师解说定位不合适,自己的思想不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展示编者说明和课标条文。2、进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经验材料评比。3、积极参加高效课堂的打造活动。近两个星期,按室的统一安排,我先后到实验二小、市二小、市一小、实验小学、尹庄镇、城关建设小学等听课,和老师一起沟通体会,发挥了教研员的指导作用。三、出色完成其他任务,树立了教研室的良好形象。1、在全市中小学生诗文诵读活动中,公正的担当评委。2、参加城关镇中心学校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