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幼儿自主性游戏评价创新研究摘要:继《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和实施之后,自主性游戏开始成为幼儿园中最受欢迎的活动。 目前,幼儿园在开展自主性游戏时,教师无法掌握自主性游戏的实质,也无法在自主性游戏的发展中找到教师指导和自主之间的平衡。自主性游戏本质上体现出对主体性的追求,是把预设与生成整合起来,形成一种关系的存在。要想提高幼儿园自主性游戏的质量,必须从本质上把握住自主性游戏的特点,提高教师把自主性投入课程的意识、加强自主性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关键词:幼儿;自主性游戏;评价引言在《3~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和实施的过程中,幼儿教师的课程观念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教师们已经共同认识到从教师“教”转向幼儿“学”已经成为幼儿教学的趋势。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多开发能够提高幼儿自主性的游戏尤其引起幼儿教师的重视和关注。随着幼儿园自主性游戏的陆续开展,随之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相关问题。本文将围绕幼儿园小班幼儿自主性游戏进行评价,探讨幼儿自主性游戏内涵记作用、开展的误区,并提出创新性的解决对策。一、自主性游戏与幼儿自主性发展(一)自主性游戏是对主体性追求的体现从 词 源 上 看 , “ 自 主 的 ” ( autonomous) 一 词 的 起 源 是 希 腊 语“autonomos”,由“autos”( 自身) 和“nomos”( 习俗和法律) 组合形成。在古希腊时代,这一词语最早应用于政治领域,指的是附属于大国的希腊城邦通过对内部事务的自我管理,从未获取自治权。分析自主性的词源,并不能考虑人们目前对自主性的理解。然而,这并不妨碍人们追求自由和自主的精神。布莱克姆( Blackham) 将人的自主性视为民主政治制度中的教育的目标和理想: 人的自主性是一种理想与政治民主相一致的思想,并通过文化多元化得到加强。在政治民主、自由价值观和科学需求的氛围中,教育理论应该关注人的自主性,构建以集体教学为主要形式的传统幼儿园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幼儿大多长时间坐着听教师讲课,其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性和积极性。在西方幼儿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幼儿教育工作者一直为了发现幼儿教育的新形式而不断探索,并且出现一些经典的课程项目,如区域活动、蒙台梭利教育、频谱项目、方案教学等。通过对这些经典的课程计划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每一个经典方案都是基于尊重儿童存在的理念。自主性游戏的兴起、流行和普及体现了人们对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