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亚罗号事件的冲击波

“亚罗号事件的冲击波_第1页
1/8
“亚罗号事件的冲击波_第2页
2/8
“亚罗号事件的冲击波_第3页
3/8
“亚罗号事件的冲击波【摘要】“亚罗号事件”爆发之后,《北华捷报》对其展开了大规模报道。通过说明立场、跟进事件进展、发表社论和刊登读者来信,制造了舆论话题,引发读者热议。《北华捷报》通过议程设置,发挥了媒介引导舆论的作用,使“亚罗号事件”及后续冲突进入在华西人的舆论视野,为英国海军提供了輿论引导,更为其借“亚罗号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提供了理由和借口。【关键词】《北华捷报》;“亚罗号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随着来华西人的不断增多,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开办报刊,其中 1850 年 8 月 3 日由英商奚安门〔Hey〓Shearman〕创办的《北华捷报》〔TheNorth-ChinaHerald〕,成为上海开埠后出现的第一份近代报刊,也是近代史上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在华英文报纸之一。[1]在上海外侨中,该报素有“英国官报”〔OfficialBritihOrgan〕之称。[2]《北华捷报》注重新闻采访与报道,这些报道不仅满足了读者了解时事的需求,也制造了对华战争的舆论。由于《北华捷报》为英国人所创,第二次鸦片战争自然是其报道的重点,其中战争的导火索“亚罗号事件”更具有重要地位和讨论价值,然而纵观现有讨论,整体来看成果较少,更鲜有从媒介视角的分析。据此,本文希望通过讨论相关报道,重点考察《北华捷报》对“亚罗号事件”的报道方式及内容,梳理传播脉络,探究有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争舆论,以期丰富对《北华捷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讨论。一、表达鲜亮立场,声援军事行动1856 年 10 月 8 日,一艘名叫“亚罗”的中国商船自厦门开往广州,停泊在黄埔港。中国海军将领得知船上有海盗后,即于当日早上逮捕了 12名华人水手。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Harry.S.Parker〕得知后要求释放水手,并声称英国国旗被扯下。[3]由此,英国驻华官员认为此事是对英国领事的侮辱,并且行文给时任两广总督的叶名琛,要求释放水手并予以补偿。[4]此后,中英两国官员就此事进行了数次交涉,但都遭到了叶的消极抵抗。英国又借此争端附加了其他对中国的要求,使得“亚罗号事件”由一个小问题拖成了大问题,[5]最终导致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北华捷报》最早有关“亚罗号事件”的报道,刊载于 1856 年 11 月1 日当期的香港动态栏目。这篇报道字数寥寥,并未以“亚罗号事件”为主体,而是报道了驻香港英国海军被派遣至广州,就领事被辱向中国政府索赔的消息。其中,“亚罗号事件”仅作为派遣海军的原因被简要提及和解释:“〔在扣...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亚罗号事件的冲击波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