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情并茂——平仄与押韵一、平仄的诞生与演变诗词的意境可以给人美感,可以取悦于读者,也可以传情达意,给人启发。如何让诗词的声音也能给人美感,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平仄与押韵由此诞生。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和谐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如何区分平仄呢?要了解平仄,先要懂得四声。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上下、升降、长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仄就是上去入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假如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现代汉语把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和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份变为去声,一部份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了,分化到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如下: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即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例如,妈〔阴平〕、麻〔阳平〕、马〔上声〕、骂〔去声〕。简单地说,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普通话四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可以看到,上声和去声已不再分阴阳,因为汉语的浊音在普通话里已经全部消逝了。也可以看到入声也消逝了,原先的入声现在杂乱地分配到平、上、去三声中了。假如写古体诗,要了解汉语〔不是普通话〕每个字的音调,才能区分平仄。写现代诗就用普通话的音调好了,阴平阳平算平,上去算仄。二、押韵的规那么1.押韵的概念: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在“韵文”里,用同一个“韵”的字放在句尾,使它产生一种声音回环的和谐感,这就叫“押韵”。由于押韵的字放在句末,所以又叫“韵脚”。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的是,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这也是诗歌同其他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押韵方式,或称“韵律”,是指押韵时可以每句都用〔指句号,含叹号、问号为一句〕,也可以连分句也用韵,还可以隔句或隔几句才用韵。2.押韵的规那么: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