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再别康桥》完整教案

《再别康桥》完整教案_第1页
《再别康桥》完整教案_第2页
《再别康桥》完整教案_第3页
《再别康桥》完整教案《再别康桥》完整教案《再 别 康 桥 》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深深依恋之情。感受《再别康桥》的情感美、意象美、韵律美。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徐志摩感情方式与个人体验在其诗歌中的融合,培育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新诗的欣赏方法,分析理解是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教学难点:诗的欣赏方法,感悟情感美、意象美和韵律美。 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自主学习探究法 教学准备:PPT 课件 教学课时:2 课时 民族团结教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网搜索康桥图片、徐志摩头像、《再别康桥》诗题、配乐朗读录音等与课文相关材料,培育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 2、学生课堂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并配以画外音。如:"这座桥,风景秀丽,闻名遐迩;这个人,风流倜傥,才华横溢;这首诗,清新空灵,载誉中华。你想欣赏这座桥,走进这个人,感受这首诗吗?" (让学生收集资料,展示资料,既培育了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感受学习成功的机会。) 二、作者与背景介绍 徐志摩(1896——1931),浙江省海宁县人。笔名云中鹤。现代诗人、散文家。1916 年入北京大学法科。1918 年根据其父亲的愿望,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 年春,徐志摩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剑桥大学两年的英国资产阶级教育,给予他很深的影响,并由此形成了他的世界观与政治理想。在英国 19 世纪浪漫主义诗歌及其他西洋文学的熏陶下,他违反其父让他当银行家的期望,从 1921 年开始创作新诗,1922 年 10 月回国。12 月起,在《学灯》《小说月报》和《晨报副刊》上大量发表诗文;成立“新月社”。1924 年,又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并任北京大学教授。这时的徐志摩,不满军阀混乱、生灵涂炭的社会现实,向往和追求英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理想。1926 年 4 月至 6 月,在《晨报副刊》上主编 11 期《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对新诗的艺术进展产生过很大影响。 徐志摩的诗大都是抒情诗,他善于用细腻的笔触表现丰富复杂的情感。徐志摩还致力于制造一种建筑在现代汉语基础上的诗歌语言,他的诗,如《残诗》、《偶然》、《再别康桥》,语言自然、纯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雏圣文化+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欢迎光临,大量办公文档供您挑选。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