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档案史料》2008年第二辑内容摘要1976 年唐山地震后北京市开展抗震救灾史料/《北京档案史料》编辑部选编内容提要:1976 年 7 月 28 日凌晨,河北唐山发生 7.8 级强烈地震,涉及北京、天津等地,共造成 24.2 万余人死亡,16.4 万余人重伤。在中央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中共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革命委员会迅速成立了北京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市委财贸组、市建委等系统成立分指挥部,领导全市的抗震救灾工作。史料内容涉及地震发生后,北京市及各区县政府、各系统、各行业迅即投入抗震救灾、生产自救,建立防震疏散点安置群众、妥善解决人民群众居住和生活;城市煤气、道路、房屋抢修;保证人民生活必需品、药品、食品生产;公共交通和商业零售业恢复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情况。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 8 级强烈地震后,我们整理公布这组史料,对于诸如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灾区特别是大中型城市开展生产自救,尽快恢复人民生活和正常的社会秩序,重建家园具有参考价值。1976 年北京市支援唐山抗震救灾史料/沙敏选编内容提要:唐山发生 7.8 级强烈地震后,北京市迅速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在领导全市人民抗震救灾的同时,组成了由交通、电力、电信、铁路、基建、煤矿、公安、消防、部队、财贸、卫生等系统的 1.5 万余人参加的运输队、抢修队、医疗队,火速赶往灾区,竭尽全力抢救灾区的伤员,支援唐山灾区的抗震救灾。本组史料反映了北京市向唐山地震灾区派出工作队、调拨物资、设备和医护人员支援灾区开展抗震救灾的情况。唐山地震后北京市加强地震工作开展防震抗震科技攻关史料/《北京档案史料》编辑部选编内容提要:唐山地震后,北京市在积极开展抗震救灾的同时,遵照中央领导同志有关要密切凝视京津地区的地震动向、要在二十四小时前报出京津地区五级以上地震的指示,改革地震预报预测机构的管理体制,加强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合理调整充实加强地震台站,改进仪器设备,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根本建设保证。10 月,市科委〔科教组〕、市计委在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单位的协同配合下,组织开展了防震抗震科技攻关会战。史料反映了上述情况。唐山地震后北京市根本建设、交通、纺织等系统制定的防震抗震工作预案/宋湛选编内容提要:唐山地震后,为减少今后地震造成的损失,以往地震发生以来的经验,北京市纺织工业局率先重新修订了防震抗震预案。10 月 27日——11 月 3 日,国家根本建设委员会召开唐山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