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奶粉事件已经扩展到中国国内多个品牌,进而蔓延到国际名牌如雀巢、台湾品牌如金轮等奶制品,受害人数增至数万。由于奶粉、液态奶消费链的突然倒塌,中国奶制品产业正遭受重灾。中原大地,烽烟四起。外国也对中国产品产生了怀疑,诉诸封查、限制等手段。这起事件无疑阻碍了中国民生工业的成长。假如对后果不予及时消弭,势必对中国经济进展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会动摇中共一党执政的基石和国家的稳定。大陆民众不禁要问:为什么政府要等到三鹿事件爆发以后才引起重视?食品问题,早已有之,举国皆知。为什么政府不及早实行措施?北京正在实行有力措施,以应对危机,并且重树民众信心。这包括问责官员、加强督查、免费治疗患者等。但这些措施同民众的期望相比,还远远不够。三十年改革开放累积的负面、消极的因素,所在多有,沉淀、发酵以后,恶果不容低估。这是过去只重视物质而忽视精神的习惯做法造成的恶果,也是一批中共官员违反经济规律所付出的代价。总体上说,要根究食品不安全的问题,要整治食品工业,必须审视其社会、系统、政治层面的因素。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民众丧失道德准则食品不安全涉及社会问题,中国相当多数的民众已经丧失了道德准则,到处充斥了对物质财宝的无限贪欲,仿佛置身于一个失去道德罗盘的社会之中。人们为了追逐物质财宝,什“”么都敢造假。尤有甚者,人们在造假的过程中,一味遵循 短、平、快 的法则。不法之徒“”出于快速地追逐物质财宝,其求财心切,已经达到了 不畏死 的地步。整个社会似乎失去了正当的价值观,显得无所顾忌。如今各式人等,只要能够快速发财,什么昧良心的事都敢做。这种心态犹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涉及社会层面之广、渗透人心之深,令人担忧。食品安全问题也间接暴露了经济制度上的问题。就拿国内奶制品市场来说,有专家指出,过去一年以来,国内牛奶市场竞争激烈,超市出售一升鲜奶的价格上升了 10 元,可是这并没有给奶农带来任何好处,他们经营奶业的成本包括饲料、能源等,在此期间都上涨了40%,而增加的牛奶供应量和外国厂家廉价产品的压力,却迫使鲜奶收购价格持续下跌。超额利润都给中间商和零售商盘剥去了。由此可见,长期以来,多数产品供销及获利分润的比例严重失衡,仅造就了数量很小的一批暴发户。这显示,假如政府没有妥善处理食品不安全的问题,并借机处理供销系统的利益分配问题,在特别的情况下,将会演变成为一个棘手的政治问题,引爆各种社会矛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