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议制作为一种体制逐渐成为世界政治的主流,但各国人民参政议政的表现形式不一,欧“”“”美、日本等西方国家是 两院制 ,中国是众所周知的 两会 ,虽然看起来都是一分为二,相互制衡,但议政形式、决策机制和代议者的作用等截然不同。“”所以 议 政,就是代表(或议员)们一起来纠错、寻求正确的方针政策,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让持不同意见、方案者来讨论(西方的参加者分执政党和反对党),讨论就免不了争“”论,有时少不了相互批判,批判和 反对 都不是贬义的、恶意的。“”“”世界各国围绕 议政 而设不同 议 会,讨论、议论方式上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和世界各国的 两会 (参议会和众议会)比较而言,中国 两会 不同于西方议会的许多文化现象中,本人认为特别突出的是以下几点:“”一是在讨论时、在会场上,代表们往往不够 中庸 、执中,容易走极端。比如 1957“”“”年 反右 以后的会,特别是 文革 期间的两会,一不小心就演变成了一边倒的“”批判会。批斗的气氛逼迫一些人大、政协代表成为互相迫害的 坏人 ,甚至连巴金这样老“”牌知识分子代表,也卷入互相检举和批判的浪潮。巴金回忆起自己 由人变成了兽 的历“史,仍然语带颤栗: 我怎样扮演自己憎恨的角色,一步一步走向深渊,这一切就像是昨”“”天的事。 巴金此后提出设立 文革博物馆 的动议,表达出推动历史反思的强烈意图,成为 1980 年代最值得继承的精神遗产之一。“另一个异常是将大会演变成了歌功颂德会,代表只知道鼓掌、只知道唱赞歌,不知 有话”“”要说 ,以致不能提出有利于国家的建言,不能让领导 兼听 ,误导上方偏信。“”“”议会应该有辩论,但不是基调已经确定的批判和斗争,或者说 批斗会 。既然是 议会 ,是会议,就没有先决定的,有了决定,会议也就结束了。议论过程中的语言不能随便定性……为对错,否则曾经的前苏联和现在的北朝鲜,其代表的议政会议,看起来就是代表的鼓掌会、歌咏会,这是中国应该与他们划清界限的,中国的代表不能做应声虫。“”最近十几年,中国的媒体开放了,两会报道的层面扩大了,形成了中国 代表大会文化 的另一个突出特色:那就是一些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爆出的雷语,两会代表其身份类似西方议员,西方议会代表如何发言就不举例了。20“”世纪的乃至最近的许多代表,别说根本没有能力 代表 社会和大众,甚至代表他们自己都困难,还以为到北京参会是来参加国家级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