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道路上,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进展出了各自不同的模式海尔安营扎寨模式海尔是国内企业较早走出去的企业,早在中国加入 WTO 之前。这种模式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直接建立和推广自己的品牌,树立当地企业形象,以便更好地更多销售自己在当地和中国所生产的产品,避开更多的关税壁垒等,如海尔在美国、巴基斯坦等国所建立的生产基地。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容易获得所在国消费者的信任和欢迎,提高销售,可以回避关税,但挑战是成本较高。TCL 品牌共享模式TCL 的模式是一种品牌共享模式,即将自己在国际上不知名的品牌和国际上知名的品牌结合,带动国内产品走出去,如 TCL 和德国施耐德,特别是和法国汤姆逊及阿尔卡特等品牌的结合,带动了 TCL 产品的出口,也带动了 TCL 品牌的提升。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品牌长期的共享,但也有很大的风险,从长远来看,还是需要最终推出自己的品牌。联想借船出海模式联想的模式是一个以小博大的赌注,其核心是借船出海。收购 IBM 个人电脑部使联想一跃跨入世界 500 强行列,虽然借 IBM 的品牌只有 5 年的使用期,但联想获得了 IBM 在国际上成熟的团队和销售渠道。不过,借船出海能否成功最关键的还在于双方企业文化的融合和联想国际化团队的整合能力。联想国际化的进程准备已有一段时间,从联想英文更名、成为奥运的顶级赞助商,联想为出海作了大量的铺垫。这种蛇吞象的模式最大的挑战是两个公司文化的融合和国际人才的使用。华为技术领先模式华为的摸索是一个中国企业注重建立和开发自己的技术体系,有明确的国家市场目标,先占领进展中国家市场,后大力出击发达国际市场,形成了自己品牌的拳头产品和优势,国际销售已占到公司销售的 50%,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较为成功的一种技术导向的模式。其模式的挑战性是如何更进一步的技术创新而又避开知识产权纠纷。长虹产品代理模式长虹的产品代理模式从形式上来看,是中国在现阶段企业走出去的一种主要模式。国内许多企业产品的出口主要依靠海外的代理。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产品出口有现成的指引或渠道,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润,缺陷是企业自有的品牌不突出,有时过于依赖海外代理,有时甚至有回收货款的风险。中石油、中海油资源互补模式中国目前还有不少大中型国有企业在石油、天然气、矿石和林业等资源方面需要走出去寻找新的资源来支撑国内经济更大的进展。这种模式一般是政府主导的国有企业为主,是中国为自身需要企业在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