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口分布特点人口总量的增长是中国人口开展史中最明显的特征纵观数千年来中国人口的开展,我们不难发现,人口总量的增长是中国人口开展中最明显的特征.假如形象地来说明的话,新中国建立之时,中国人口已经爬过了四个坡.第一个坡,从夏至西汉末年(公元前 21 世纪到公元初),大约 2000 多年时间,人口沿着一条缓升的总量线波动,直至接近 6000 万.第二个坡,从东汉至明末(公元初到 17 世纪初)大约 1600 多年时间,人口围绕着一条水平的总量线(6000 万至 7000 万)上下波动.对于宋时期和明时期的人口总量,有学者认为已经到达或突破了 1 亿.第三个坡,从明末至清后期(17 世纪初到 1850 年),大约 200 年时间,人口沿着一条向上倾斜的总量线波动,历经 1 亿、2 亿、3 亿,最终到达 4 亿 3千万左右.第四个坡,从清后期至新中国建立(1850 年到 1949 年),大约 100 年时间,人口总量在动乱中继续增长.到新中国建立之初,人口已超过 5 亿 4 千万.我国人口的波浪型变化,在整体上,形成了中国人口历史开展的轨迹虽然我们用爬坡来描述中国历史人口总量的变化轨迹,但实际上人口总量的变化并不是直线型持续增长,而是表现为一种波浪型增长.也就是说,中国人口在某个时期增长很快,在另个时期却增长很慢,甚至减少.一般来说,社会安定和经济开展时期,人口总量就会大幅度增长.人口平均年增长率可以到达 0.5%至 0.7%,有时到达 1%甚至更高.如西汉前期、盛唐时期、清时期等.而在社会动乱时期,人口总量就会减少,乃至出现人口负增长.如两汉之交、三国时期、明末清初等.这种波浪型的变化,在整体上,形成了中国人口历史开展的波浪型轨迹,谷连着峰,峰接着谷;在局部上,那么形成了大局部朝代期间人口开展的单驼峰或双驼峰型轨迹.从长时段的角度看,中国历史人口自然增长缓慢.从公元 2 年的近 6000万到 1850 年的 4.3 亿,人口平均年增长率仅为 0.10%.假如算到 1949 年,人口平均年增长率也不过 0.11%.但是从短时段的角度看,中国历史人口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这可以通过两个指标来.一是突破人口亿关的时间.中国人口到达 1 亿用了几千年,到达 2 亿用了几百年或近百年,到达 3 亿用了大约 40 年,到达 4 亿用了 30 年左右.二是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有加快的趋势.清时期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大约为 1.2%,比唐时期高出 0.6 个百分点,比宋时期高出 0.3 个百分点等.假如用一句话来描述中国历史人口总量变化的特征,我们可以说,中国人口呈现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