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腹部体表标志与分区腹部的上方以膈肌为顶;下面以骨盆为底;前面上起肋弓下缘和剑突基底,下至耻骨联合处及腹股沟;后面以肋骨、脊柱、骨盆壁及骶骨为支架;左右两侧面上为第 10 肋或第 11 叻下缘;下为髂嵴。(一) 体表标志为了准确地表示腹部体征的部位,常用下列体表标志:①肋弓下缘:肋弓系由第 8-10 肋软骨构成,其下缘为体表腹部上界;②髂前上棘:髂嵴前方突出点;③腹直肌外缘:相当于锁骨中线的延续;④腹上角:为两侧肋弓的交角,剑慄根部;⑤脐:为腹部中心,位于 3-4 腰椎之间;⑥腹股沟韧带:两侧腹股沟韧带与耻骨联合上缘共同构成腹部体表的下界(图 8—1)。(二)腹部分区1. 九区法由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九个区。上水平线为肋弓下缘连线(横贯于两侧第 10 肋骨下缘的连线),下水平线为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两条垂直线是通过左右髂前上棘至腹正中线的水平线的中点所作的垂线。这样将腹部分为九区。各区的命名及各区的脏器位置分布如下 (图 8-2,图8i3)。(1) 右上腹部:肝左叶,胆囊,结肠肝曲,右肾,右肾上腺,部分十二指肠。(2) 右侧腹部:升结肠,空肠,右肾下部。(3) 右下腹部:盲肠,阑尾,回肠下端,淋巴结,女性右侧卵巢及输卵管,男性右侧精(4) 上腹部:肝左叶,胃幽门端,十二指肠,大网膜,横结肠,胰头和胰体,腹主动脉。(5)中腹部:大网膜,横结肠,十二指肠下部,空肠和回肠,输尿管,腹主动脉,肠系瞠及其淋巴结。(6) 下腹部:回肠,输尿管,乙状结肠,胀大的膀胱,增大的子宫。(7) 左上腹部:脾,胃,结肠脾曲,胰尾,左肾,左肾上腺。上腹部(右季肋部)(8) 左侧腹部:降结肠,空肠或回肠,左肾下部。(9) 左下腹部:乙状结肠,女性左侧卵巢及输尿管,•男性左侧精索及淋巴结。2.四分法临床较少用。以脐为交点,划一水平线与垂直线,将腹部分为四区,即右上腹,右下腹,左上腹和左下腹(图 8-1)。二、视诊进行腹部视诊时,病人应取仰卧位,充分暴露全腹,光线要充足而柔和,最好是自然光线。侧面光有助于观察搏动、蠕动波、包块及脏器轮廓等。视诊的主要内容有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胃肠型及蠕动波,以及腹部的皮疹、疝和腹纹等。(一)腹部外形健康正力型成年人平卧时,前腹壁与自胸骨下端到耻骨联合的连线大致相平,称为腹部平坦(图 8-4)。腹部圆凸或稍高出此连线者称为腹部饱满,如肥胖及小儿。前腹壁稍内凹并低于此连线者,称为腹部低平,多见于消瘦者。以上属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