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方针政策第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理论一、邓小平理论的内容1、 发展道路:社会主义道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 发展阶段: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3、 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4、 发展动力:改革 以“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5、 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6、 政治保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7、 战略步骤:分三步走8、 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分别是: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全国各族人民9、 统一问题:“一国两制”二、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1、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 理论(1)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A 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 、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2)特征:略(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4)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8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一)科学发展观1、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待续发展;这三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1、提出: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2、社会和谐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3、其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4、遵循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期开放、民主法治、正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