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欧陆风情建筑群

中国欧陆风情建筑群_第1页
1/3
中国欧陆风情建筑群_第2页
2/3
中国欧陆风情建筑群_第3页
3/3
中国欧陆风情建筑群摘要:以广州沙面岛为例,了在中国建造的欧陆风情建筑群,阐述了其开展历史,布局情况,保护状况以及其附带效应。关键词:历史建筑群;欧陆风情1 建筑群概况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北部,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沙面位于广州城区西南,是珠江上的一个小岛,与城区有河涌相隔,有 5 座桥与六二三路相连。全岛呈椭圆形,总面积约0.3km2。2 建筑群开展历史2.1 沙面租界的建立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建筑群形成的主要时期,英法侵略者凭借不平等条约,强租沙面。沙面东面 1/5 为法租界,西面 4/5 为英租界,租界内各种权力属于英法驻广州领事。租界内有一条东西向的主干道和几条南北向的次干道,将沙面分割成大小不等的 12 个区。到 19 世纪末,租界内的公共设施根本独立于城区,建筑主要有领事馆、教堂、银行、商行、医院、酒店和住宅等,租界内居民多是领事馆、银行等工作人员以及外籍税务官和传教士。沙面的规划是当时的殖民地建设中常用的手法,即先预留绿化和公园等公共设施场地,滨水空间重点打造且向居民开放。另外路网密集,采纳小方格网保证每栋楼房都有临街面。当时的交通模式以步行为主,西方人在当时的背景根据自己的建造方式塑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区域。2.2 民国时期及以后1942 年,日本将对英国宣战后占领的沙面英租界交给亲日的汪精卫政权。1943 年,法国维希政权退出法租界,交给汪精卫政权。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由国民党政府接管,新成立的法国戴高乐政府正式宣布将沙面法租界交还。沙面成为普通广州市民安居乐业的家园。1959 年,周总理视察沙面时要求保护旧貌,作为半殖民地的历史见证,开放为旅游区供游人参观。1999~2001 年,广州市政府为了给沙面保护寻找到更多的资金,广州市政府提出了通过房屋置换逐步迁出居民,并且将欧式建筑翻新改造成为商业使用。现在的沙面仍存在波兰、德国等领事馆及众多外事机构。3 建筑形式3.1 建筑种类沙面的欧式建筑可以分为 5 大类。一是浪漫主义建筑,特点是红砖尖顶,比方原海关洋员华员俱乐部。二是新古典主义建筑,特点是构图规整,雄伟严谨,比方原法国东方汇理银行、英国圣公会教堂、胜利宾馆和新荔枝湾酒家等。三是仿哥特式建筑特点是以石柱和门窗向上的尖拱,比方沙面南街 46 号露德天主教堂。四是折衷主义建筑,特点是注重纯形式美,不讲求固定的法式,比方英国领事馆,法国传教社。五是券廊式建筑,特点是平面...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欧陆风情建筑群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