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一、教育目标 通过学习贯彻“守则法律规范”,让学生熟知“守则法律规范”内容,深刻理解“守则法律规范”内涵。使学生初步形成遵守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初步养成努力学习、艰苦朴素、孝敬父母、关怀集体、爱护公物、文明守纪、诚实守信、爱护环境的良好品德;培育自理、自强、团结协作、辨别美丑的能力;初步具有正直、坚强、热情向上的心理品质,最终达到“知”与“行”的完整统一。 二、工作措施 (一) 高度重视“守则法律规范”的贯彻落实,要实行多种形式组织师生深化学习贯彻“守则法律规范”。加强对贯彻落实“守则法律规范”的检查、指导、评价,及时总结经验。 (二) 努力营造贯彻落实“守则法律规范”的教育氛围。通过板报、专栏、电视台加强对“守则法律规范”的宣传,在明显位置布置“守则法律规范”内容,营造出落实“守则法律规范”的教 育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陶冶情操。 (三) 通过开展多种教育活动贯彻落实“守则法律规范”。如:开展落实“守则法律规范”的知识竞赛、文艺节目、演讲、讨论会、故事会、班、队活动、设置情景、风采展示、行为训练、情感体验、劳动及社会实践等形式深化学习贯彻落实“守则法律规范”。 (四) 将落实“守则法律规范”纳入到德育整体化工作当中,将小学德育内容细化为“爱国”、“劳动”、“学习”、“守纪”、“诚信”、“礼貌”、“自理”、“环保”、“健美”、“校外行为”十方面,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积极探究落实“守则法律规范”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构建落实“守则法律规范”的“体验教育”模式。体验包括情感体验、情境体验、实践体验、心理体验、文字体验。在实施体验教育模式时,注意有效地组织实践活动,有效创设富有感染力的真实的情境,促发学生的切身体验。 (六) 落实“守则法律规范”做到与各种教育活动紧密结合。与“优胜班级”评比工作紧密结合,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七) 落实“守则法律规范”应遵循以下教育原则:主体性原则、平等性原则、差异性原则、激励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制造多种教育模式。另外,落实“守则法律规范”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遵循小学生生理、心理进展规律及品德形成规律,站在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我进展、自我教育的角度,增加道德体验,淡化德育痕迹。 三、各学段教育内容与要求 (一) 低年级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