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现代诗总是让人看不懂问:为什么现代有的诗人写的诗歌越来越让人看不懂?答:古典诗歌对中国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人们谈诗,一般都觉得诗的最根本元素是押韵,就算充满街市味的“打油诗”“顺口溜”“童谣”等民间文学,都不放弃这种中国韵文的特点。而新体诗以反传统为务,绝去格律,甚至连最根本的押韵也不做。这种表现方式脱离国情,人们不喜爱看现代诗,也就很正常了。假如新诗的形式被很多人视之为分行散文,其实也就是可有可无了。假如人们都轻视它,是不会对它的存在投入过多的关注。再加上很多现代诗人在营造意境、锤炼文字上欠工夫,另外,在哲思上也爱故弄玄虚,让人们看不明白,人们自然就放弃它了。一边是巨大的传统诗库,一边是薄弱的新诗历史,人们想到诗,自然不是现代诗。现代诗诗坛很喧闹,诗人很多,希望现代诗人们加油,写出让人能容易明白、能背诵的名作,新诗才能被群众认可。谈文人的修养问:我曾将作品给一些文学爱好者看,以为大家可以互相切磋一下。可那些人拿到稿件,也不知道他有没有仔细看,只是瞄了一眼就说这不好那不好。这些人是不是很没修养?答:初学写作的人,喜爱请懂的人指正自己的作品,或者就是为了炫才而让人欣赏。在这个过程中,是会遇到如你说的现象。因为你会遇到“不懂装懂”“好为人师”的人,你可能会“就道于盲”,你不仅没能“受教”,反倒受了气。在现实生活中,我也是常常遇到这种好为人师的人,他们动不动就说人家的作品不行。我认识一个广东诗人,但凡别人的诗到了他手里都是臭的。他的口头禅:一个字是“臭”,两个字是“很臭”,三个字是“非常臭”。他对作品的评价,永远就是这几个字,但别人的作品好坏?应该怎么开展?他永远讲不出一些道理来,这样,除了显示自己“高深”外,对别人是没有帮助的。类似这样谈论别人的作品比方书法、摄影、绘画的人……我们平常会见到相当多。最可气的是,这些人又喜爱强人所难,常常拿出自己也做不到的标准来教训人:写字要好过“二王”;画中国画要好过宋人;画抽象画要胜过毕加索……他们往往给人留下大言不惭的印象,说他们是没有“修养”的文人也不为过。相对于这种让人讨厌的行家,那些有修养的好老师就显得难能可贵了。我就遇到过这种好老师。那时我刚学写小说,在《南方日报》发表了一篇小说《隐形眼镜》。我不清楚自己的写作能力在什么“水平”,有没有改进的地方……这都需要一些懂的前辈指教。梵杨老师当时任广东省文联的刊物《南国》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