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产之石韵传奇“玉出云南”,闻名全国。这是经过了历史沉淀和文化累积的凿凿之说。邻国缅甸是翡翠原矿的主要集中地,新中國成立前的腾冲等地,山高谷深、地薄人稀,生产生活水平低下,很多人选择了马帮“走夷方”的方式到两广及东南亚、南亚等地寻找生计,腾冲与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因马帮年复一年的往来得到迅速进展。出于云南最早的翡翠,就是由马帮从缅甸驮运至腾冲等边境地区,经过当地人创意、雕刻与琢磨,将深埋于矿洞中的毛石变成了价值不菲的珍宝。除了腾冲,德宏州的瑞丽依托其作为国家口岸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自历史以来中缅“胞波”的边境往来贸易的便利条件和已经形成的繁荣市场,成为又一个翡翠交易集散中心。由此可见,云南翡翠之所以“玉”名远播,是因为云南出的不是玉石本身,而是地方、历史、马帮、侨乡、边疆与跨境民族和谐共生等特有文化附着于翡翠中的宝贵记忆和价值,没有一个地方关于翡翠的历史和故事如此缠绵悱恻、传奇动人,所谓“黄金有价玉无价”讲述的是出于云南之“玉”的生命与灵魂,其德其性,是吸取地方山水人情之菁华而成,因此造就了人与玉之间“一眼万年、誓不相离”的至坚至纯的情缘。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人与玉之间的这种“情缘”能够在大多数人的财力范围内得偿所愿,加上玉石类资源日益稀缺、日益增值的特点,珠宝玉石成为现代人争相藏鉴、购买的纪念品、身份地位的标识品甚至财宝价值的保值品。这为云南珠宝玉石业的进展大大拓展了空间,在资源整合、市场体系不断完善的基础上,以翡翠为“龙头”的珠宝玉石产业,成为带动和支撑云南地方经济进展的重要特色文化产业业态。“玉”虽高贵,究其根源仍脱离不了“石”的本质。云南不仅出玉,还出“石”,以“石”为质料的工艺品、艺术品生产制作,在云南的历史也颇为久远。云南山奇水秀,“石”便是山精水灵蕴化的结晶,自古至今,苍山中出产的大理石,不需人工雕琢,每个剖面自成画作的精妙奇绝已是为世人所惊异唏嘘。金沙江在磅礴乌蒙中不辞辛劳地盘亘奔腾,冲刷出了一批又一批鬼斧神工、灵怪美谲的奇石。除此之外,云南以石为质突出人工雕刻的石雕工艺,也是民族民间工艺品业进展的重要内容。楚雄的苴却砚,是近年来云南石质民族民间工艺品类型中奔出的一匹黑马,其石材产于原云南省永仁县苴却(现属四川攀枝花市境内),依托云南庞大的旅游消费市场和盛产民族民间工艺品的优越产业环境,苴却砚在楚雄永仁等地方的生产和销售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