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传在本质上是关于自我的书写,而哲学的最大目的是对自我的认识,以自传文体的机巧来表现哲学观念的意图是一类自传者的方式,使得自传中的哲学意味浓厚,而白哲学的自传表现却又是浅显易懂,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就是属于这一类,他用自传的手段来表现自己的宗教哲学观念,反过来又以他的宗教哲学观念来观照自己的生平,两者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奥古斯丁的自传书写和哲学思考是同步的。关键词:奥古斯丁;自传;哲学性奥古斯丁是西方自传这一体裁的开拓者,他的《忏悔录》在西方自传史中建立了影响深远的宗教忏悔传统,同时富有浓厚的哲学意味,尤其是有着宗教哲学的内蕴,从形式到内容,以自传的表层结构来指向进而阐释奥古斯丁的宗教哲学内涵,也就是说他的自传经历与他的哲学理念是高度统一的。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一方面是一部自传,他在这本书中讲述了自己从出生到三十三岁的生活经历,主要是从卷一到卷九。同时,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另一方面又是一部伟大的宗教哲学著作,即基督教哲学,他在此书中讲述了皈依上帝的心路历程,这里主要是从卷十开始,是奥古斯丁所作的宗教哲学思考。基于如此的文本结构特征,《忏悔录》的自传性意味不可必免地会受到质疑,如法国历史“… …学家马洛就指出,在《忏悔录》中, 自传部分只占了十三卷中的九卷。在卷十中,我们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那不再是历史的,而是教义的阶段;奥古斯丁不再叙述他过去的生活,而是分析他在时的思想状态。从卷十一开始,阐述又生硬地跳入另一个领域:最后… …三卷实际上不过是对《创世记》第一章的寓意性评注是一篇可以独立成章发表的论”“文。 然其他学者却不这样看待,沃特认为,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在一个三维框架内展开:时间、空间和永恒。这些维度产生了传主运思的三个轴线,而且每一个轴线都展现了完全相反的两个方向。奥古斯丁生活的时间方面是向前和向后运动的;其存在的空间方面指向外部和内部;其生活于其中的永恒层面则上下延展。当这些轴线汇聚在一起时,对于他本人”和他的读者来说,便确立了一个其生活和思想被加以展现的地方。 假如全书处在这样的“一个框架内来思考,那么 从文本的前九卷到后四卷,奥古斯丁并没有用纯粹的反思取代描述的存在,而仍然处于一种朝圣之旅,只是这一历程最初倾向经验,然后倾向反思而”已。这表明在一个宽泛的意义上,《忏悔录》确实是一部自传。 而认识自我,则是自传这一文体的最大的目的所在。奥古斯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