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成玉金银平填花丝工艺的溯源与展望打开文本图片集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优秀民族。从古至今灿烂的中国文化中,发达的手工业对人类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金银平填花丝工艺的历史悠久,它在我国工艺美术进展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工艺美术的艺术珍宝之一。远在公元前十四世纪的殷商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冶炼黄金,制作精致的工艺美术品。“金制燕凤纹薄片”是我国公元前十六世纪最早把黄金制成艺术品的实物例证。历代金银工艺品,品种繁多,造型优美。春秋战国的金银工艺多表现于铜器中的金银,鎏金。器皿上的镶嵌以金、银、玉、绿松石最为常见。四川昭化出土的“战国金银错犀牛带钩”,造型浑朴,纹理紧密,匀称优美,带钩上雕刻的几条相互缠绕的蛟龙,非常精细,栩栩如生。在金银首饰中,金银簪钗,钏镯最为普遍。历代做工之精细,真可谓巧夺天工。后汉“金银步摇”据采兰雜志记载:以银宛转曲屈,作花技插簪后,随本辄摇故名。步摇是附在簪钗上的金玉首饰。“续汉书·興服志”云“汉之步摇”以金为凤,下有邸,前有笄,缀五采玉,以垂下形则动摇。随着社会生产的进展,金银工艺品品种更渐繁多,将金银垂颈制成各种花卉,鸟兽、人物、楼台、亭阁的各种金钗、银钗,形式不一,美不甚举。钗簪的进展使金、银金属的物理性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明·朱厚烨幕出土的以细若发丝的金银丝作成的垒丝仙人楼阁钗九种,上面楼台层叠,飞檐升室,小桥画栏,弯曲幽静,花草环绕,非常精致,充分的体现了金银手工艺人的聪慧智慧。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服装多姿多彩,藏族流水般的长袖配着花边青色背心,束以银腰带,银吊刀,佛盒,头上戴着顶花,银耳环;苗族的百褶裙上,领边,袖口上精致的刺绣,脖子上饰以银圈;维吾尔族的纱裙、纱袖、耳环;彝族的披毡、银领牌;傣族的统裙,银头插……衣食住行称为生活中的四大需要,衣为四需之首,而为衣所配的金银首饰,则更不可少。镶嵌着珠宝、玉石的工艺金银纽扣,又称为服装的眼睛。品种翻新快,变化多是进展金银工艺重要的一环。四川金银平填花丝工艺以平填花丝著称,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将金、银拉成各种型号的花丝和光丝,运用搓丝、穿丝、平填、堆垒的技艺制作的六方柳燕迎春花瓶,蝠桃花瓶,被国外称作宇宙的精品,为美国、黎巴嫩、科威特等十多个国家多次订货。还有各式平填花丝盘、盒、花熏、首饰等也远销世界各地,受到赞扬。其中仿唐代的香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