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朴英谈创新人才培育总结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和社会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1.创新人才的培育一定要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国家的进展,需要各种类型的科技人才,既需要具备顶尖水平、能够胜任极具挑战性和前瞻性讨论的创新型科技人才,更需要大量能够适应制造业进展的科技型应用人才。此外,开展基础讨论的科研人员同样必不可少。只有人才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均得到满足,才能够实现国家科技的长远进展。2.积极稳妥地搞好多元化教育制度改革。现行的教育制度并不是最适合发挥学生个人潜能、培育其创新个性的,应遵照多元化目标进行教学内容和方式、考试和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的改革。我们的学生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3.尽快改进教育科技评价体系。站在国家、全局高度,以体制改革和政策引导改进现有的教育科技评价体系,改变高校和科研单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制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氛围,引导大家脚踏实地地进行相关的讨论和教学工作。4.重视通识教育。英国学者贝佛里奇曾说过:“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可能来自他们的博学……多样化会使人的观点新奇,而过于长时间钻研一个狭窄的领域则易使人愚钝。”通过通识教育,使得理工科学生也能学到历史、文学、美术等能够提升个人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的,拓宽其面的同时,帮助学生培育广泛的兴趣爱好,形成灵活的思维方式。5.呼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有闲暇、有空间去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制造力和积极性。朴英,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航空宇航系副主任,推动与动力技术讨论所所长。主要讨论航空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冲压发动机亚/超声速流动与燃烧,推动器新型替代燃料的燃烧与流动,飞行/推动综合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