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贵阳孔学堂导游词 5 篇立秋之初,夏季的炎热并未有丝毫退去之势,然为了能一睹贯耳久矣的孔学堂之风采,我们还是起了个大早,想来古时求学的秀才学子也就是如此吧,不论严寒酷暑,但凡念着学堂、惧着先生、惦记着父母妻儿的守望,都是这般闻鸡起舞、凿壁借光的求学光景。大约两个钟头的车程,我们从喧闹的都市街道抵达了清雅幽静、书韵墨香的孔学堂。遥遥望去,但见目及的远处青山依依,近前碧荷绿水萦绕山体缓缓曲折开去,把整座孔学堂置身于青山绿水的画卷之中,仿佛一处穿梭了千年时空的世外桃源,避开了俗世的纷扰,远离了人间的喧嚣,有的只有古来圣贤的谆谆耳语和学子们的朗朗颂音。在垂柳扶风、碧波粼粼的相依相伴中,沿着一座石拱桥踱步前行,不知不觉间,便到了孔学堂的正门,上书儒星门三字,厚重而庄严。其后,便是孔圣人的石像,正拱手而立,目光和气慈爱地看着来此求学的人们,不知他会不会为他的学识和思想能绵延至今而感到由衷的欣慰呢我想大凡圣人都是淡泊明志、不逐名利的吧,但终其一生所追求的,便是将自己的理念和理想传播开去,去给世人一盏明灯,去给人间一点希望,去给天下一点智慧,这大概就是孔老夫子所言之经世了。进得孔学堂,正中飞檐斗拱、端庄雄伟的为大成殿,殿前两侧各置一口方鼎、元鼎,象征天圆地方,乾坤大势,暗含宇宙之机,皆藏于智;左右各设明伦堂、儒学馆两个讲堂,定期会有名师鸿儒来此传道解惑,也总有好学求知的人们前来切磋求学。我看开课时间尚早,便信步走上明伦堂来。明伦堂大约三十平米,朱漆石柱撑起实木的古朴屋顶,地面是青石板铺就,堂上花梨木的桌椅,是先生授课时所用,堂下设三十二个石凳,我坐下来,看着一米阳光透过学堂后斑驳的树影斜斜地洒下,那一刻,仿若置身于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一位面容慈爱的老先生,手握竹简书卷,微微侧耳倾听着学生的疑惑,继而手捻长髯,微笑而应,虽世间战火狼烟绵绵不休,然这一处子问我答的课堂依旧静好若初。儒学堂内大多是孩子们的字画,年龄大多在 6-12 岁之间,那些书写于半尺熟宣之上略显稚嫩的手笔,随风轻摆,它们似乎是告诉我们,中国文化,不仅仅是传递着国学的精粹和智慧,也传承着中华民族民族的希望和强大,它们在这小小的学堂之内,发出的,是一个时代的呐喊,昭示的,是一个民族的未来。也同时传递给我们一个信息,只要一个民族的文化不死,那么这个民族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儒学堂后是一个小博物馆,描绘的是孔子一生的际遇...